財聯社5月7日訊(編輯 瀟湘)自特朗普總統第二任期開始,美國正逐步背離自由貿易,但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并未效仿。
自特朗普當選以來,全球各國反而紛紛開始嘗試深化貿易關系,希望通過增加相互之間的貿易,來抵消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部分沖擊。
本周二,英國和印度就宣布完成了一項拖延了數年之久的貿易協定;歐盟也正在與印度談判雙方的協議,最近還與南美的南方共同市場貿易集團達成了自貿協議;加拿大和亞洲國家也在重拾舊的貿易協定;由12個國家組成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則正在考慮新的申請國,其中包括哥斯達黎加和印度尼西亞。
這種貿易合作加速的態勢在特朗普今年1月上臺后尤為明顯。盡管美國占據全球經濟產出的26%,但其進口其實也僅占全球13%的份額,這為其他國家留下了廣闊的貿易合作空間。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世貿組織前副總干事Alan Wolff表示,“美國正成為其他國家降低相互關稅的催化劑。”他表示,隨著美國市場可靠性下降,歐盟、加拿大等經濟體正積極開拓替代性貿易伙伴。
薩塞克斯大學包容性貿易政策中心的研究員Achyuth Anil也指出,面對美國的全面關稅,許多國家目前正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努力與特朗普達成協議,以削減部分關稅,另一方面加強與其他伙伴的貿易合作,以幫助它們在失去進入美國這個巨大市場的實際機會時減輕痛苦。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各國都意識到,它們必須在美國之外的市場上增強抗風險能力,”Anil強調。
全球化進程并未終結
目前,由于美國對全球商品征收了10%的普遍關稅,并對汽車進口、鋼鐵和鋁進口等特定行業征收關稅,許多業內人士正擔心全球化進程可能受到沖擊。世貿組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預計將萎縮0.2%,較去年2.9%的增速顯著下滑。
然而,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貿易專家David Henig認為,全球各國推進貿易自由化的努力,表明全球化進程尚未終結——雖然關于重塑全球化的討論有很多。但這些貿易協議無疑正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周二,印度與英國達成的貿易協議,便堪稱是英國自2021年退出歐盟以來最受矚目的協議之一,該協議大幅削減了印度對英國威士忌和汽車等行業的關稅,英國政府聲稱這將在未來幾年內推動兩國雙邊貿易增長255億英鎊(相當于340多億美元)。英國政府表示,印度已經降低了90%英國商品的關稅,其中大部分商品將在十年內實現零關稅。反過來,英國也削減了對印度產品(包括鞋類和珠寶)的稅收,并將為印度專業人士——包括廚師和瑜伽教師進入英國提供便利。
事實上,自2022年以來,英國一直試圖與印度達成貿易協議。然而,過去幾年的談判曾一度在留學生簽證優惠、知識產權保護等議題上陷入僵局。
最終雙方談判的“破冰”,似乎多虧了特朗普——今年2月,隨著特朗普的關稅計劃成為焦點,英國和印度同意重啟談判。上個月,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表示,隨著美國關稅的生效,英國正在 “加快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協議”。
咨詢公司Flint Global的貿易專家Sam Lowe表示,“顯然,特朗普是英國與印度達成協議的催化劑”。
各大經濟體紛紛抱團
事實上,類似的趨勢在全球范圍內也正非常普遍。
由中國、日本和韓國等10多個亞洲國家組成的“東盟+3”組織的財政部長們本周也發表聲明,重申他們將努力通過 “擴大區域間貿易 ”來抵消當前的全球貿易沖擊。
在拉美地區,巴西正謀求同時擴大對中美兩國的出口。
歐盟的全球貿易布局也在加速推進。去年12月,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四國(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達成了原則性協議,今年1月則完成了與墨西哥的升級版自貿協定。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月率團訪印時宣布,計劃在年底前完成拖延十余年的歐印自貿談判。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本周二則向歐洲議會表示,歐盟正加速推進與阿聯酋、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的貿易談判,強調將繼續“推動全球貿易投資關系多元化”。
對此,Henig評價道,“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看似來勢洶洶,但實際上對其他國家貿易格局的影響相當有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