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潮州知府陳兆棠五花大綁示眾時被拍下的罕見照片。陳兆棠以“治匪”聞名,且又不貪不腐,是清末官場難得的一注清流,然而在他被處以極刑后,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一切離不開陳兆棠對功名利祿的貪心。
每個讀書人都有著做官的夢想,身為官宦人家的陳兆棠同樣如此,他才學不錯卻差了幾分運氣,其他兄弟都早早取得功名,他卻科舉無名,家中長輩看到他都只得嘆氣,這種日子著實不好過。
為了能早日走上仕途,他就開始了自己的捐官路,清朝時很多官員并不是正經科考上來的,而是花錢買的,就如陳兆棠這樣。
初入官場時,陳兆棠胸懷大志、心系百姓,一到任就開始勤勤懇懇看卷宗,將遺留下來的疑難雜案都解決掉,成了百姓口中的青天大老爺。
同時他非常注重教育,看縣里面沒什么正經學校,就專程捐錢修建了座書院,里面的老師都是他精心挑選過來的,看到縣里面的學生都進入書院,他的心里面滿滿的成就感,在他的治理下整座城朝著欣欣向榮的方向發展。
在他去其他縣就職的時候,百姓們都很舍不得他,想到這么好的知縣就要走了,一個個哭得不得了,這時的陳兆棠在做官方面還是很良心的,將百姓放在前面,但后來他的心境漸漸發生了改變。
大邑縣中匪徒猖獗,民風比原先管理的地方更加惡劣,陳兆棠到了地方覺得這樣不行,必須要大力治匪,特意讓地方人員組建保衛兵團,這樣等到匪徒過來的時候就可能將他們趕跑。
在他的英明管理下,大邑縣果然匪患問題大大緩解,而且他跟之前一樣興辦教育,建造書院購買書籍,讓縣里面的學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百姓們對他都贊不絕口。
除此之外,陳兆棠是個清廉之人,和當官后家里面生活的很拮據,窮到連接妻子過來的錢都沒有,夫妻倆只好分居兩地,看起來陳兆棠是個極為不錯的官員,但他后來在剿匪上的操作卻讓百姓感到害怕。
因其剿匪成就突出,于是被調到需要治匪的地方,他上來就開始用重刑來治理,不管所抓的盜賊是何原因做過什么事,反正就是殺,一了百了,一年都殺了有三百個人,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盜匪猖獗,但這不近人情的做法讓人心顫。
在治理崇慶州時,陳兆棠得了位貴人的青睞,至此開始更為順遂的做官路。八國聯軍入京作亂的時候,地方上的百姓聽聞都對洋人沒了好印象,加上宗教之爭混亂,于是對教堂下手。
陳兆棠看著暴亂的百姓,趕緊派人將他們給攔下,維護了教堂和里面的教士,這個舉動讓他在后來的事情中逃過一劫,同時讓岑春煊注意到了他。
岑春煊因當時護送慈禧等人西逃而得到慈禧看重,回到京中后官職一升再升,成為兩廣總督后,陳兆棠亦跟隨在身邊,從文官轉換成了武官。
當時兩廣地區盜賊多如牛毛,百姓生活苦上加苦,陳兆棠在治理盜匪方面按照之前的嚴苛重罰,將其再次升級,在廣東開始了自己的“濫殺”之路。
如果說原本這些手段只是用在匪患上,后面甚至無辜的百姓都遭到生命危害,抓到人后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死刑,哪怕知道被殺的是無辜人,他在后面都沒有放松手段,導致當地人人自危。
尤其是他直接命令地方上的紳商,協助他共同治匪,這樣能更快速的將匪患問題給解決,他的出發點是好的,覺得這些紳商路子廣,錢又多肯定能干不少事,但是他們再怎么厲害又不是當官的,哪里能跟真正的劫匪交手。
于是為了完成他布置下來的任務,這些人只好從地方上找些小偷小摸的人來交差,如果找不到就可能隨便拉些孤苦無依的人去應付,而這些被交上去的人往往都被就地正法,連喊冤的機會都沒有。
有人曾記載他在治理惠州的時候,三年殺了有三千多人,百姓聽到他的名字就感到害怕,而這種做法并沒有受到朝廷的責罰,反而因匪患問題大大緩解而嘉獎于他,使得陳兆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從清政愛民到草菅人命,他的口碑越來越差。
教導過他的老師曾勸他不要這樣,要文治才能讓百姓們安居樂業,不過也有人覺得他這種做法極大的震懾了其余盜匪,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但不管外人如何說,陳兆棠繼續他的“嗜殺”之路來到了潮州,當地人都嚇得不得了,恨不得閉門不出生怕被他抓去就地正法,而他一日殺三百人的舉動讓人們膽戰心驚。
直到1911年,革命軍攻入潮州將他給抓了起來,將他給擊殺,圍觀群眾都拍手稱快,落得如此下場跟他之前的所作所為脫不開關系。
參考來源:陳兆棠.百度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