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賴清德上任一周年前,臺灣政壇地震。臺防務負責人顧立雄、內務部門負責人劉世芳等蔡英文陳菊舊部將被改組,外界視為賴清德清除英菊派系的關鍵一步。
信息來源:海峽導報
民進黨派系權斗激烈。賴雖留用部分英系人馬,但頻傳對其不滿情緒。據悉,賴曾因顧立雄而在軍方茶會震怒,顯示其強硬風格。
賴為何急于清洗蔡英文陳菊人馬?權力洗牌背后藏著什么派系博弈?
暗潮涌動,權力洗牌
賴清德的"換將"行動如同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棋局,每一步棋都直指派系要害。他在上任一周年前夕突然發難,一反常態地將矛頭直指顧立雄與劉世芳等蔡英文、陳菊的心腹舊將。這場看似普通的人事調整,實則是一出精心編排的權力清洗劇。
賴清德此番動作的背后,是為了應對5月20日之后可能出現的罷免危機。知情人士透露,賴清德早已打定主意,要換上一批能言善辯的自己人,幫助他度過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
賴清德計劃在5月20日后整改幕僚團隊,將一些不屬于自己派系的幕僚換下去,取而代之的是能言巧辯的自己人
這種"權力洗牌"絕非簡單的人事變動,而是一場赤裸裸的派系清算。從賴清德上任以來,他就像一位手持政治大掃帚的清潔工,不斷清理著那些看似忠誠但實則可能"藏著異心"的黨內人士。
最令人瞠目的是,顧立雄作為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卻在一次軍方茶會上因為沒有適時站起敬禮而被賴清德當場訓斥。據在場者描述,賴清德的面色鐵青如墨,一句"我是'三軍統帥',看到我為什么不站好"的質問,讓現場氣氛瞬間凝固到冰點。
與此同時,環境部門負責人彭啟明也因言行不慎被賴清德電話劈頭蓋臉一頓訓斥。這些事件無不暴露出賴清德強勢專斷的執政風格。
但臺灣政壇的水深得很,賴清德的這些動作背后,其實隱藏著民進黨派系林立的復雜歷史與權力結構。從美麗島系、新潮流系到今天的英系、菊系,民進黨的派系之爭宛如一部永不落幕的權力游戲,唯一變化的只是主角和劇情。
派系之爭,明爭暗斗
民進黨的派系文化由來已久,如同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根系盤虬交錯,養分爭奪不斷。新潮流系作為黨內最大派系,以"信仰堅定、紀律嚴明"著稱,長期以來猶如黨中之黨。有趣的是,賴清德與陳菊本同屬新潮流,如今卻成了獵人與獵物的關系,這種政治反轉堪稱民進黨內斗史上的經典一幕。
蔡英文的"英系"則是近年迅速崛起的新興勢力,整合了政務官、地方勢力與太陽花世代,在蔡英文兩任期間如日中天。而陳菊領導的"菊系"在高雄深耕多年,成為南臺灣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兩系曾與賴清德關系密切,如今卻面臨被清洗的命運,不禁讓人感嘆政治無常。
蔡英文
民進黨派系間的權力博弈從來不是單純的個人恩怨,而是關乎利益分配與政治資源的爭奪戰。每當面臨選舉或重大人事調整,各派系就會開始一場沒有硝煙的角力比拼。在這個過程中,昔日盟友可能轉眼成為對手,昔日對手又可能握手言和,政治立場如同臺北的天氣,變化無常。
賴清德上任后迅速整合了新潮流系、"正國會"、"綠色友誼"等力量,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新賴系"聯盟。這種政治整合力度之大,讓不少老黨員都感嘆"從未見過如此霸道的整合手法"。
在民進黨七月全代會上,賴清德大動作處置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涉貪案,黨內"正國會"也對有意角逐臺南市長的陳亭妃進行除名,這種強烈的"賴意志"讓整個會議氣氛肅殺緊張。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卸任的蔡英文竟然缺席會議,這無疑是"英系式微"的最明顯信號。
就在民進黨內部派系斗爭如火如荼之際,黨外的藍白陣營也沒閑著,他們正密謀著一場針對賴清德的政治反擊。韓國瑜的"站臺亮相"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政治震撼?
信息來源:中國臺灣網
藍白聯手,反擊開始
面對賴清德的強勢清洗,藍白陣營已然坐不住了。國民黨民意機構負責人韓國瑜首當其沖站出來對賴清德進行痛批猛轟。
他不是用空洞的政治術語,而是抓住了民生痛點——勞工權益。韓國瑜引用蔡英文曾說的"勞工是經濟心肝寶貝"。承諾為臺灣1100萬勞工爭取漲薪福利,這一招可謂直擊要害。
信息來源:海峽導報
這種策略相當聰明,就像一個老練拳手找到了對手的軟肋。韓國瑜精準地指出了賴清德施政的致命弱點:美國對臺灣征收32%關稅,導致島內工廠陷入困境,卻拿不出任何應對之策。這樣的指責無異于在選民面前將賴清德的施政無能赤裸裸地展示出來。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傳統對立的國民黨和民眾黨似乎要在賴清德的壓力下,上演一場歷史性合作。當民眾黨新竹市長高虹安和國民黨民代鄭正鈐面臨罷免時,兩黨罕見地發表聯合聲明,將其定性為"惡意罷免",并表示將組織全臺造勢活動,爭取選民支持。藍白聯手,這幾乎是臺灣政壇多年來不曾出現的景象。
藍白聯手
與此同時,賴清德的民調支持率出現了致命下滑。有數據顯示,在其任期將滿一周年之際,首次出現了不滿意度超過滿意度的"死亡交叉",而且差距驚人——不滿意者比滿意者多出22個百分點!這種民意逆轉給了藍白陣營千載難逢的反擊良機。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已經抓住時機,正式宣戰,表示將在5月20日之后立即提出罷免賴清德案。雖然依照規定,成功罷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這種政治象征意義卻不可低估。朱立倫此舉明顯是要把厭惡賴清德的民意情緒轉化為支持在野陣營的力量。
就在島內政治角力白熱化之際,兩岸關系也因賴清德的激進立場而急劇惡化。國臺辦對賴清德的稱呼從普通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變成了"兩岸和平破壞者",這種措辭變化背后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政治信號?
政治清算,加劇對立
賴清德的政治清算手段可謂赤膊上陣,毫不掩飾。在他的指揮下,針對藍營的"大罷免"行動與司法追殺如同雙重打擊,讓國民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動局面。檢調部門對國民黨在臺北、新北到基隆、宜蘭等多地黨部進行了一輪"抄家滅門式"的突襲,大批人員被帶走訊問甚至羈押,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
這種政治操作被島內輿論痛批為"司法雙標、政治追殺"。有分析指出,藍綠雙方在罷免聯署書上都存在不符要求的現象,但檢方卻只圍剿藍營,這種明顯的司法工具化引發了民間強烈反彈。
國民黨立即做出反應,聯合民眾黨于4月26日在凱道舉行了"反綠戰獨裁"集會,現場聚集了25萬民眾,不斷高喊"賴清德下臺"的口號,場面震撼。這種大規模的民間抗議已經不僅僅是對某一政策的不滿,而是對賴清德執政風格的全面否定。
但賴清德的政治立場并未因此軟化,反而變本加厲,開始了新一輪的"抄家滅門式"突襲。國民黨在全臺各地縣市的黨部幾乎全部淪陷,每個黨部都有人被約談或被抓走。這種變相的"綠色恐怖"讓臺灣社會陷入了嚴重的分裂與對立。
更為嚴重的是,賴清德的這些行為不僅加劇了島內對立,也引發了大陸方面的嚴正回應。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明確指出,賴清德宣揚所謂的"兩國論",是赤裸裸的"謀獨挑釁",暴露其"兩岸和平破壞者"、"臺海危機制造者"的真實面目。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她還強調,希望廣大臺灣同胞看清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不擇手段謀"獨"的邪惡本質,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綠色恐怖",以實際行動維護自身利益福祉和臺海和平穩定。這一表態表明,大陸方面對賴清德政府的警惕和不滿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隨著賴清德繼續推進其政治清算,兩岸關系可能進一步惡化緊張,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也將面臨更大挑戰。島內各方力量是否能夠找到合作途徑,遏制這種危險趨勢,成為臺灣社會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
結語
賴清德清洗蔡英文陳菊人馬,實為民進黨派系斗爭的新篇章。通過'換將',賴試圖鞏固權力,但此舉加劇黨內分裂,也引發藍白陣營聯合反擊。
政治派系競爭本屬常態,關鍵在保持生態平衡。理性競爭可提升決策透明度,避免權力集中,前提是以民為本,非為派系私利。
賴的'有關系就沒關系'用人風格,是務實還是傾軋?這種派系政治對臺灣未來影響幾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