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16時許,滬昆高速江西上饒段,一輛滿載的大客車因故障無法行駛,被迫停在了慢車道上,車上59人被轉移至收費站路口,滯留在上饒東收費站外廣場。
在等待車輛維修時,江西省公安廳交通管理總隊高速交警五支隊民警為乘客送來泡面、礦泉水等,并安排專人值守在現場,隨時了解乘客們的需求。
“江西交警這么好,我們要發到網上去”,群眾的質樸話語,讓這份溫暖從高速公路蔓延至整個網絡。
隨著新華社、公安部、央視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賬號的接力報道,人們發現,這既是警民互動的動人瞬間,更是江西高速交警五支隊將“為民服務”融入日常的生動注腳。當該暖心視頻刷屏網絡時,網友們在評論區留下的不僅是“江西交警太暖了”“困難面前,國家會出手”“太需要這樣的警察了”的感慨,更折射出群眾對江西高速交警五支隊暖心救助、貼心服務的充分認可和由衷肯定。
快速響應,危急時刻化身“守護者”
江西高速交警五支隊民輔警“家人式”服務59名滯留乘客的場景并非孤例。無論是節假日大車流,還是惡劣天氣下的突發狀況,支隊始終以“快一秒、暖十分”為準則,以心換心,守護每一段歸途。
這支隊伍始終以“家人式”服務踐行為民承諾,他們的速度密碼藏在兩個創新機制中。由“鐵騎+無人機”編織的“空地協同”巡邏網,能充分發揮無人機、鐵騎、折疊電動車靈活機動優勢,做到突發情況快速響應、快速抵達。
而節假日駐守易堵路段的“分段駐警”模式,打造“10分鐘快速處警圈”,快速發現、快速處置導致擁堵緩行的“第一輛車”。正如被救援司機所言:“人民警察為人民,救援快得像電影!”
科技賦能,貼心服務“零距離”
如果說快速響應是應對突發狀況的利劍,那么科技賦能則是提升服務質效的法寶。五支隊將科技創新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創新舉措,不斷延伸服務觸角。
為進一步提升導航預警提示精準性,讓群眾知險避險。五支隊利用高德預警精靈,實現實時路況“云守護”。支隊轄區內的巡邏警車、交維車輛均安裝了高德預警精靈,當路面出現擁堵緩行或發生交通案事件時,巡邏車輛在趕赴現場后方做好事故現場預警的同時,高德預警精靈可立即根據路況向后方來車智能推送導航語音提示。“五一”期間智能推送路況信息526條,讓群眾“未堵先知”。
針對事故處理效率低的痛點,大力推廣事故處理“一鍵辦”。針對輕微事故,推出“視頻快處+線上調解+警保聯動”模式,依托“交管12123”平臺實現線上取證、遠程定責,事故處理時長縮短60%。配套推出《視頻快處指南》,培訓施救員擔任“引導員”,讓群眾“一次辦、極速辦”。
針對警企信息不互通、不共享的堵點,接入智慧管控“新幫手”。支隊與順豐物流開展警企共建,將順豐的 “高速慧眼” 系統接入情指中心。在高峰期,有 10 輛以上順豐車輛同時在轄區動態 “巡邏”,借助AI圖像識別動態感知路況,讓安全隱患無處遁形。
暖心細節,服務觸角“全延伸”
在追求效率與科技創新的同時,五支隊更懂得“服務需要溫度”的真諦,將“家人式”關懷融入每一處細節,讓群眾在漫長的旅途中感受到來自高速交警的溫暖。
服務區里24小時亮燈的“愛心驛站”,不僅是提供開水、藥品、搭電寶、充氣泵等物品的便民站點,更是南來北往旅客的臨時避風港。而面對事故貨車駕駛員面臨貨損慘重的困境,他們推出的“愛心義賣”更顯人性化光輝——2024年1月那次為牛奶車挽回萬元損失的義賣,既解了駕駛員的燃眉之急,也讓“有人情味”成為群眾口口相傳的標簽。
問需于民,服務升級“貼民心”
真正的服務升級,永遠建立在傾聽民意的基石上。五支隊堅持問計于民,在“集民智”中求真經。
五支隊通過“三上門兩加強”機制走訪運輸企業,在服務區設置“金點子”征集海報,特別是搭建的高頻通行客貨運輸車輛微信群,更是構建了警民“連心橋”,讓群里的駕駛員變身“義務巡邏員”。這種將群眾納入治理體系的創新,既收獲了167條寶貴建議,更編織起警民共治的安全網絡。
從緊急救援到日常守護,從科技攻堅到暖心服務,江西高速交警五支隊用行動詮釋著:真正的“出圈”從不是流量加持的偶然,而是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的必然。
正如網友所說:“這才是人民好公仆!”當晨曦再次灑向高速公路,這支隊伍依然堅守在路上,用實干之筆續寫著警民同心的溫暖篇章。
近日要覽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祝順利
稿件來源:江西公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