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剛揭露了藥膏的騙局,又緊接著曝光了保健品造假的問題。
在電商平臺上,那些號稱“全球購”、手續齊全的高價保健品,實際成本僅僅11.5元,卻在市場上標價高達129元。
還有一些產品的成本不到20元,售價卻上千,利潤超過1000%。
如果這些產品都能偽造,那我們還能放心吃所謂的保健品嗎?
“假進口”保健品
在保健品市場中,“假進口”現象非常普遍,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消費者稍不注意就可能掉入陷阱。
一些國產保健品廠家為了給自己的產品增添“高大上”的形象,可謂費盡心思。
他們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在國外注冊空殼公司。例如,不少廠商利用香港注冊公司流程簡單、成本低的優勢,在香港注冊公司。
還有些企業將目光投向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通過中介機構花費幾千到數萬元不等,就能輕松注冊一家海外公司。
之后,他們將本土生產的保健品經過簡單的“出口-清關”程序送入保稅倉,這樣產品就搖身一變,成了“美國原裝進口”或“澳洲原產”。
在電商平臺上,有一款售價129元的女性復合維生素特別受歡迎。
商品頁面上,“全球購”“美國品牌”“保稅倉發貨”等字樣十分醒目,銷量更是達到3.9萬件,看起來既受歡迎又可靠。
然而,只要按照商品描述的品牌信息在海外購物網站或美國當地超市官網搜索,根本找不到該品牌的任何信息。
實際上,這款產品的生產成本僅為11.5元,有些類似的產品成本甚至不足20元,但市場價格卻很高,利潤空間令人震驚。
為了讓騙局更加可信,商家通常展示虛假的外文包裝,從外觀上營造出地道進口貨的感覺,讓消費者第一眼就誤以為是外國產品。
他們會專門找設計公司模仿國外知名保健品的包裝風格,設計出看似洋氣的包裝,上面印滿復雜的外文,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其中內容。
通過電商平臺展示保稅倉發貨的信息,很多消費者認為“保稅倉發貨”就意味著產品質量有保障,是官方認證的進口商品。
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讓他們安心購買。
此外,在宣傳功效方面,商家肆意夸大,毫無底線。
他們把普通的保健功能,如增強免疫力,這一幾乎所有保健品都具備的基本功能,吹噓成能清理脂質、降低血液粘稠度等近乎治療疾病的神奇效果。
我國廣告法明確規定,保健品不能宣傳具有治療疾病的功效,但這些不良商家為了利益公然無視法律。
甚至在成分表上,他們也是隨意篡改,數據造假。
比如,某品牌聲稱其產品中某種關鍵營養素含量很高,但實際檢測發現含量極低,甚至無法檢測到。
還有商家編造出“宮廷御用”等荒誕噱頭,利用消費者對傳統和高端概念的追捧誤導他們購買。
消費者花高價買到的,自以為能帶來健康的保健品,實際上不過是一堆沒有價值甚至可能有害的“偽保健品”。
除了內服保健品,膏藥也有作假的情況。
AI作假的“神藥”
在一些電商平臺上,苗古金貼非常熱銷。
它號稱是由傳承“千年秘方”的非遺傳承人制作,對膝蓋、頸椎等問題有著神奇的療效。
在某電商平臺上,它的銷量驚人,甚至登上了“熱敷貼回購榜”榜首位置,而且產品介紹頁面,“第56代苗古金貼傳承人”唐付政的信息寫得相當詳細。
按照“苗古金貼”的宣傳,唐付政出身貴州苗醫世家,從小就跟隨長輩學習醫術,還去“國醫大學”進修過,后來被中國非遺人才庫評為非遺傳承人。
但只要仔細觀察這位“大師”的照片,就會發現問題。
照片里的人笑起來很僵硬,光線也很奇怪,顯然是用AI生成的假照片。
再仔細看,他的左手簡直離譜——大拇指和食指差不多長,中指下面還多出一根手指,明顯是AI生成時未處理好細節。
更夸張的是,他這個“苗古金貼非遺傳承人”的頭銜,是一家叫“北京炎黃文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公司頒發的。
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花錢買頭銜的地方,并非正規的非遺評定機構。
調查后發現,只要給這家公司轉賬1500元,再提供姓名、照片以及想要的非遺傳承項目信息,兩周后,“非遺傳承人”的信息就會出現在該中心的網站上。
同時,廠家透露,如果一次性生產5000盒,成本最低可壓到每盒2.5元。
但在“苗古金貼”旗艦店,一盒售價高達59元,三盒則需89元,利潤空間巨大。
不僅僅是保健品,食品行業也存在造假現象,尤其是咖啡領域,亂象頻發。
“有毒”咖啡
部分咖啡的生產環境極其惡劣,在城鄉結合部或偏遠農村地區,簡陋的咖啡作坊隱藏其中。
進入這些作坊,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狹小昏暗的空間里,各類原料隨意堆放,地面污水橫流。
有的作坊緊鄰旱廁,衛生條件極差,蒼蠅在原料和加工器具上亂飛。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本僅5元的咖啡被生產出來。
這些劣質咖啡簡單包裝后,以69元甚至更高的價格流入市場。
為了更好地銷售,它們常常冒充知名品牌,商家還會利用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采用低價促銷的手段吸引消費者。
例如,在一些電商平臺上,會推出“買二送一”“限時折扣”等活動,消費者以為撿到了便宜,殊不知買到的可能是劣質假冒產品。
在一些小型超市、便利店,這些假冒咖啡混雜其中,與正品咖啡外觀相似,普通消費者稍不留意就難以分辨真偽。
更可怕的是,甘肅警方曾查獲一批含有禁用藥物“西布曲明”的“瘦身咖啡”。
西布曲明原本用于減肥藥,它讓人覺得飽腹感強,不想吃東西。但后來人們發現,這種藥副作用極大!
長期服用不僅會導致口干、心跳加速,嚴重時還可能引發心律失常,甚至導致心肌梗死,隨時威脅生命。
早在2010年,國家就明令禁止生產、銷售這種藥,也不允許將其用于產品中。
但一些黑心商家偷偷將西布曲明加入“瘦身咖啡”。
他們知道很多人想快速減肥,于是大力宣傳這些咖啡的減肥效果,讓大家不知不覺地購買。
殊不知喝下這些咖啡,就像給自己埋下了健康隱患,可能會損害身體,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從2013年到現在,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可以查到的與西布曲明相關的犯罪案件已經超過1200起。
近年來,這類案件數量一直居高不下。每個案件背后都有不少人因這些不良產品而健康受損。
流量操控助紂為虐
這些制假售假現象之所以如此猖獗,背后有一條完整且隱蔽的造假產業鏈在運作。
造假者提供的服務堪稱“一條龍”,從境外注冊公司、購買商標,到偽造進口手續、偷換產品成分,每個環節都有專業的操作流程。
一些不良企業通過注冊空殼公司,讓本地產品在國外“轉一圈”,輕松偽裝成進口商品,價格便能大幅提升。
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他們虛標成分,利用跨境政策的漏洞,偽造原產地證明、清關文件等,使假貨在市場上暢通無阻。
在銷售環節,電商平臺成為重災區。虛假好評、刷單現象屢見不鮮,直播帶貨更是亂象叢生。
造假者在直播間通過安排虛假互動,編造“使用產品后瘦了20斤”“多年頑疾被治愈”等虛假案例,營造出產品十分熱銷的假象,誘導消費者沖動購買。
消費者往往被這些虛假信息誤導,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直播刷單
消費指南請查收
面對如此嚴峻的制假售假形勢,市場監管部門迅速采取行動,開展專項整治。
對造假商家絕不手軟,依法處以沒收違法所得、高額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情節嚴重的直接追究刑事責任。
例如辛選集團因相關問題被罰款175萬元;江蘇洪某詐騙團伙主犯被判處14年有期徒刑。
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也需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購買進口保健品時,要認準加拿大NPN編號,對于那些以FDA認證進行虛假宣傳的美國產品,一定要保持警惕。
國產保健品則要認準“藍帽子”標志,并通過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備案信息。遇到夸大療效的廣告,千萬不要輕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