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鋒衣,全網又喜提新稱號了。
前年還是“男人女人最好的醫美”,去年變成“古希臘掌管戶外的神”。
今年又成了全網新頂流藍戰非的“白月光”。
藍戰非有多愛沖鋒衣?曾經在視頻里直言不諱,“戶外運動,我只買伯希和。”
這個伯希和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一頭霧水,以為是高端運動鞋,以為是運動裝,甚至有人剛聽到以為它是個外國貨。
實際上它是個土生土長的國貨沖鋒衣品牌,從安徽亳州起家,這些年開到全國,在一二線城市開出146家門店。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向跟服裝八竿子打不著的騰訊,竟然也是這個牌子的背后高人。
2025年3月,騰訊完成對伯希和3億增資,成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東、最大機構股東,伯希和估值高達約28億。
能得到大佬青睞,當然這也歸功于伯希和自己足夠爭氣。
最近這兩年,收入從3.8億狂飆到17.6億,利潤更是實現10倍的增長,調整后凈利潤從2022年的2760萬元暴漲至2024年的3億,凈利潤率從2022年的7.3%升至2024年的17.2%,比始祖鳥的4.5%還高。
最近還要上市,一旦成功就是妥妥的國內高性能戶外第一股。
能讓騰訊和藍戰非同時看中,伯希和顯然還是有點本事的。
中國小透明,2年闖進始祖鳥盲區
一說沖鋒衣,人們默認就是始祖鳥一己稱霸。
哪怕中國有個沖鋒衣小鎮,也逃不開“始祖鳥平替”的標簽。
說白了只要在這個圈子,就逃不開始祖鳥的“無形壓迫”。
一開始,伯希和同樣沒躲過這個定律,也是向始祖鳥對標看齊。但現實證明,學習始祖鳥并不能超越它,反而只能活在它的陰影之下。
所以,誕生以來整整8年伯希和都是個不算起眼的小品牌,直到2022年,銷售額都只有3個億左右。
然而轉機發生在近2年,伯希和就像突然開了竅,在戶外圈逐漸站穩腳跟。
甚至現在有了新的說法,戶外圈認可的沖鋒衣,國外有始祖鳥,國內就是可隆和伯希和。
始祖鳥自不必說,可隆以“玄學”logo出圈,只有伯希和靠著接地氣和不那么高到離譜的定位,成了年輕人的新心頭好。
在伯希和官方店鋪內,最暢銷的沖鋒衣售價僅499元,價格低于同類戶外運動品牌,部分戶外抓絨衣甚至只要149元,與迪卡儂同性能的價格接近。
有人上班當通勤工服下班去釣魚毫不違和。還有人暴力穿衣,即使穿壞了也不心疼。
當然,伯希和能這么快翻身,還得是靠一點:闖進始祖鳥盲區。
論材質、論專業、論資歷,可以說沒人比得過始祖鳥,但有一點始祖鳥卻比不上中國同行,那就是驗價比。
這幾年,“窮鬼”沖鋒衣的確有大機會。
如果說始祖鳥是踩到了有錢有閑“中年中產”的紅利,那么各種中國同行就是抱住網購大腿,抓住價格敏感的年輕人。
比如駱駝孵化的平價新品牌“熊貓”在2024年賣出60多萬件平價沖鋒衣,在抖音平臺銷售達到8億。
伯希和更是如此,論網購的資歷可謂是一眾戶外品牌的祖師爺,它是最早一批入駐網購平臺的品牌,當大牌還在為線下排隊黃牛亂出而頭疼時,它早已靠著DTC模式(直面消費者)賺得盆滿缽滿。
而和一眾拼價格的國產同行比,伯希和則又是一股清流。
大幾百的售價不算太低但又不是高到夠不著,但技術上卻有真實力,不輸哥倫比亞等國際品牌,給人一種“始祖鳥一半的價格,獲得同款體驗”的奇妙性價比。
哪怕很多人沒聽過,也不耽誤它賣的火。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伯希和累計銷售約380萬件沖鋒衣,遠高于行業其他頭部玩家的增速。
瞄準“既要又要”,能火實屬是情理之中。
從驢友心頭好,
逆襲“體制內”戰袍
伯希和的逆襲速度之快,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一開始,伯希和還是從驢友圈先火起來的。
都知道驢友最看重的除了專業還是專業,伯希和有一套自研的技術體系,在防水、透濕、耐磨等方面表現不錯。曾有驢友夸,“從三千米海拔突遇暴雨,實測抗造指數吊打某些國際大牌。”
但光是征服驢友圈還不夠,能從一個小眾品牌到年入十幾億的戶外巨頭,伯希和明白一點:專業只能征服同好,整活才是財富密碼。
1.一傳十十傳百,抓住體制人“小心機”
為了在大眾面前提高存在感,一般的品牌頂多是搞搞社區活動,伯希和卻很會搞事:要玩就玩最牛的。
宣布與游美營地達成合作,還常年贊助“伯希和杯”全國滑雪登山冠軍賽。有人感嘆,“沒想到有一天穿上伯希和的衣服也能有成為專業科考隊的即視感。”
它還大步一跨,找到了清華大學等中國高校登山隊及戶外社團的戶外運動,連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南北極賽事都有它的刷臉。2016年還有人穿著伯希和登頂珠峰。
一邊在各種賽事上頻繁刷臉,另一邊伯希和也很懂體制人的“小心機”。
首先是定價上有巧思,相較于動輒數千元的始祖鳥等高端品牌,伯希和定價多在數百元至千元區間,避免“高奢行政”標簽,又高于普通快消,符合體制內對“適度消費”需求。
其次在外觀上,伯希和既有亮色設計,也有灰白、深藍等主色調。在體制內環境不張揚,相當符合“不搶風頭”的職場潛規則。
在一些國企,伯希和直接成了員工團建團購標配。
2.沖鋒衣里加“猛料”,征服的不止有老炮
品牌大眾好感度的提升,光是征服圈內或體制人當然是不夠的。
其實相比始祖鳥等幾十年大牌,伯希和的戶外底蘊并不算特別深厚,這是明顯短板,甚至一開始在鄙視鏈就落了下風。
短板拼不過,那就另找長板。伯希和一上來就給自己定位成“致力于成為中國新一代戶外運動及裝備的領導品牌。”
既然是新一代,就要知道新一代到底喜歡什么。相比其他走簡潔風、只請大佬代言的戶外品牌,伯希和主打一個詞:夠反骨。
2019年,它跑到巴黎米蘭時裝周,讓一個沖鋒衣加入各種國潮元素從而大出風頭。
此后還找到成毅代言大打年輕牌。現實證明也很有效果。
明星代言物料發布后14小時內,全平臺GMV突破6000萬元,一舉就成了很多年輕人追捧的沖鋒衣品牌。
就這樣,一個戶外小透明,硬是干出不輸網紅品牌的人氣。
戶外鄙視鏈,吃到“唐僧肉”沒那么難
有一說一,現在的沖鋒衣是越來越卷了,甚至大有前兩年防曬衣的架勢。
有的卷工藝面料,鳥牌主線光是硬殼夾克這一個品類,就被分成Alpha、Beta、Zeta三大主系。
還有的卷場景,比如成為大學生校服的北面、被戶外老炮穿去野外的巴塔哥尼亞等。
還有的卷穿搭。上班穿商鳥,戶外玩民鳥,耍帥入軍鳥。
在這背后,是沖鋒衣的國民度越來越高,上至五六十歲大媽,下至小學生,普通人的衣柜里總能翻出那么一兩件。
畢竟一個共識是,無論你身處何種職業賽道、穿著場景,一個最保守也最標配的穿衣需求是:
既要體面有加,又不會太出風頭,同時又少不了防水防風基本性能。
這也正是沖鋒衣的看家本事。在近年成為消費領域的熱門賽道,沖鋒衣是最核心、增長最快的品類。國信證券研報稱,運動戶外所有品類中沖鋒衣的增長斷崖領先,超過40%,連瑜伽褲、防曬服都露出頹勢。
卷的另一面,就是中小戶外品牌吃到“唐僧肉”似乎越來越難。
不少昔日中高端老牌沖鋒衣如哥侖布、極星、奧索卡等,如今逐漸淡出市場,更多的新創品牌想出頭也相當難。
頭部效應越來越強,能拿到逆襲劇本的憑啥就是伯希和?
其實,伯希和也曾有過“偏科”的苦惱。收入高度依賴沖鋒衣。為解決偏科,伯希和沒少出錢又出力。對外投資了10多家企業,還在2020年就引入韓國帆布鞋品牌Excelsior。還會賣帳篷、登山杖、鞋履等。
但人算不如天算,到頭來最賺錢的還是沖鋒衣。
還是那句話,把一件事做好不容易。綜觀出圈的國產品牌,無論可隆還是伯希和,分析它們的走紅路徑,都少不了成體系的打法:
輕中產賽道+本地化改造+硬核技術=出圈密碼。
技術當然是最基礎的底線。有行業人士稱,伯希和的eVent藍標專業級面料,與始祖鳥的Gore-Tex Pro系列性能相當,以1/3的價格實現了90%以上的性能重疊。
打破國際品牌的技術壟斷,才能扭轉消費者“國產沖鋒衣只有便宜”的刻板印象。
但對于中國人來說,光有技術在線不夠,還想要的更多:
一件沖鋒衣,要技術硬核要性價比,也要穿的舒服,還能全場景低調裝X。
縱觀中國品牌就很懂這一點,如果說可隆就已經夠中庸,那么伯希和則是把中庸進一步做極致。
比如一個細節是,伯希和在圈內會有“堆料王”的綽號。
這是因為,伯希和會找到全球頂尖戶外面料供貨商及功能科技公司長期合作,將POLARTEC、eVent、PERTEX、VIBRAM、CORDURA、 RECCO等諸多先進面料與技術用在產品,哪怕推出最貴的系列,也不過是始祖鳥的均價。
“穿它上班能防老板PUA,周末爬山還能擋八級大風。”
不得不說,年輕人捕獵各種國貨沖鋒衣的本質,和曾經中年人的文玩、攝影、釣魚類似。
好用不貴,逼格到位。
理解并消化年輕人的既要又要還要,這也是中國品牌的智慧。
中國人更懂中國人,這個道理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