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打鐵的、賣飯的、算卦的……都想著白撿便宜,這世道還能好得了嗎?”
這句出自老舍《茶館》的臺詞,一下子點透了今天社會的某種病根。
在一個自媒體號子滿天飛、謠言信息傳得比快遞還快的時代,真相往往輸給了情緒,而道德,常常敗給了人多。
有些人明目張膽打著“免費”的幌子,干的卻是“偷”的勾當。
這不是段子,是現實——而且是最近剛發生的現實。
據封面新聞5月7日報道:
成都新都區“沙梗子”一帶,因為網上傳播“免費挖花”的謠言,上千人組團去當地花植園瘋狂挖花,搞得跟秒殺似的熱鬧。
花植園的主人楊先生本以為是附近村民來看看,誰知道有人拉朋友、有人組團、有人開車直奔現場,還有人開貨拉拉直接拉貨,一天挖走十幾萬盆,一路挖花如掘金。
楊先生好言相勸沒用,直接挖完拍拍屁股走人。
十多萬盆月季、茶花等名貴花卉被洗劫一空,損失高達數百萬元。
這些花不是沒人要的“垃圾”,而是品相良好的月季、茶花等觀賞植物,很多還早早被人下單訂購了。
楊先生好心提醒“這花是要收費的”,結果人家根本不聽,鋤頭一揮、鐵鍬一鏟,干凈利落地搬走。
這不是誤會,這是赤裸裸的偷、搶,活脫脫一場明火執仗的打劫。
幾百萬元的損失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一個假消息,一群無底線的人,一場集體偷盜。
當一個人偷,你可以說他品行敗壞;
當一群人偷,你會看到整個社會的斷層。
網絡謠言說“免費挖花”,這幫人連證據都不看一眼,連確認都不做,一個“免費”兩個字,點燃了多少人的原始沖動——不是去驗證,不是去打聽,而是直接拿起鏟子奔現場,而是自動代入“趕緊搶,不搶白不搶”的思維。
對他們來說,免費這倆字是魔咒,不論真假,只要不花錢,就值得出門,值得鏟土,值得連夜開車。
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這幫人對“白撿”的渴望,已經壓過了對“是非”的判斷。
挖花這幫人,不是沒文化,是沒羞恥。
他們不是聽不懂花園楊先生的好言相勸,而是壓根不覺得那是個事。
他們甚至覺得“別人都挖了,我不挖就虧了”。
而這次,挖的是人家幾年的心血。
這背后,其實是大眾心理中對占便宜的集體縱容。
這種事情,如果只是一兩個人干,還可以說是小偷小摸。但上千人開車去挖,成群結隊、分工明確,那就不是“誤入”了,是“共謀”了。
為什么說是共謀?
所有人都知道不對,但只要人多,就以為沒人有罪。
你看那些帖子,有的在拍照“戰利品”,有的在裝車,還有人現場指導“哪邊花好挖”。
這不是集體偷盜是什么?而集體偷盜,是一種更可怕的“道德崩壞”。
他們不問真假、不辨是非,但行為上,比職業盜賊更有效率。
這是一場集體作惡。
嘴上講“大家都這么干”,心里想“我這么干天經地義”,出了事就說“我也是被騙的”。
可笑不可笑?
當然,這里光罵去挖花的人還不夠。
還有一批人更該被拎出來——那些在網絡上傳播謠言、煽動他人“趕快去撿便宜”的始作俑者。
你不造謠,這些人會上趕著去山溝溝里刨花嗎?
你不發帖說“方華園免費挖花”,人家正常經營的苗圃能莫名其妙被洗劫一空么?
他們可不是無心之失。
不得不說,現在有一類人,平時靠在朋友圈、微信群、短視頻里搞“吃瓜經濟”“流量誘餌”過日子,一旦聽說哪里有個風吹草動,就迫不及待地包裝成“天上掉餡餅”的熱點吸引關注。
這種人最壞。他們不直接偷,但他們為偷打開了路。
是他們建起了“白撿便宜”的幻想空間,是他們用“免費”兩個字挑動人性深處的貪婪,是他們把成百上千的普通人變成了一場搶劫的參與者。
“傳播虛假信息致人財物受損”,這在法律上就是明確的侵權甚至違法。
別以為鍵盤一敲就完事了,尤其在這種能造成實際經濟損失的場景下,法律責任遲早會落到你頭上。
胖胖這里當然理解,生活不易,有些人想撿個便宜。
貪小便宜不是錯,但不該昧著良心。
便宜分很多種。有的便宜,是促銷,是節日特價,是企業讓利; 有的便宜,是二手,是清倉,是人家明碼標價的“虧本轉讓”; 而像這次這樣,把本來不是自己的東西強拿硬搶的——那不叫“便宜”,那叫“占便宜沒夠”。
什么退林還耕?人家花苗保存得好好的,哪點像是讓人免費拿的?什么“誤會”?你都帶鋤頭來了。
更有甚者,明知道是謠言,看到來的人多、自己不是第一個,但仍然參與其中,“反正都這樣了,再多我一個也沒差”。
這種邏輯,就是自我作惡美化。
當然,這里可能有人會說:“哎呀,這就是網絡誤導嘛,這群人沒惡意。”
錯。
他們有沒有惡意,是他們有沒有去做該做的“確認”決定的。
如果你到別人家門口看見自行車沒上鎖,你搬回家是不是也可以說“我以為是不要的”?
而這幫人挖的,是別人的花。毀的,是社會的基本信任。
這些花苗不是垃圾,不是被遺棄的廢品,而是人家真實的商品資產。
不問、不看、不管,直接下鏟子,就是在執行一種赤裸裸的強取豪奪——只要我人多,我就可以不講理;只要我看上你的,我就能搬走。
這是對所有靠勞動維持生活者的羞辱。
不得不說,現在我們看見越來越多這種“拎不清”的行為。
別小看這些所謂“微小”的無恥行為,這些東西一旦成為常態,就會構建出一個“人人為賊,人人合理”的灰色生態。
你想想,你家如果丟了東西,警察來了告訴你:“你門沒鎖好,他可能以為是沒人要了”,你心里作何感想?
人是社會動物,沒錯,但社會不是偷渡道德的借口。
所謂文明,不是規則管你,還有一部分是你愿意自我克制、尊重邊界。
一個社會的底線,不該僅僅只靠報警、靠圍欄、靠喊話維系,而應靠每個人心里那根“這不對”的弦。
這種“組團式下作”,最可怕的地方還不是損失錢物,而是它制造了一種“恥而不恥”的群體氛圍。
“大家都去挖了,我怎么就不能?”
這套邏輯如果成立,那以后還有什么不能干的? 搶快遞?順快車?進超市拿貨不付錢?
你以為這種“恥感退化”不會蔓延?你以為那不是病毒?可那是最容易傳染、最難根治的社會病毒。
一旦大家都以“別人也干了”為借口,那法律、倫理、道德,統統都得跪下唱征服。
這件事,說到底就是純粹的、直接的、無法洗白的——人性的貪婪、道德的淪陷、規則的失效。
別總想著“是誰帶壞了誰”,我們得學會盯著自己。一個社會能否維持秩序,從來不是靠天降圣人,而是靠每個人守住最基本的底線。
不是說我們不能占便宜,而是要明白:
有些看起來唾手可得的“便宜”,可能往往是別人血汗的結晶。
如果這次不追責、不反思,那當這種幻覺泛濫、成癮,全社會就會變成一個互相踩踏的泥潭。
文明社會不能靠薅羊毛養活自己,更不能靠造謠得利,更不能靠人多壓過道理。
而當這些作惡變得普遍,被當成占便宜,謀生手段時,社會的底線就會被這些“無成本害人”的人輕易撕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