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破壞黑土地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及3個人民法院依法審理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典型案例,以司法之力守護“黑土”糧倉。
回應需求,強化黑土地保護
黑土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飯碗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國東北黑土區是北半球僅有的三大塊黑土區之一,面積達109萬平方公里,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生態屏障。然而近年來,盜挖、濫挖、污染黑土地等違法行為頻發,嚴重威脅黑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為回應《黑土地保護法》自2022年實施以來的執法司法需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制定并發布了這一專門針對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的司法解釋。“《解釋》的出臺是對黑土地保護法的有力貫徹,也是落實中央關于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具體體現。”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吳兆祥在發布會上介紹,黑土地形成過程漫長,一旦黑土層遭到破壞難以恢復,必須通過刑事手段嚴厲打擊各類非法占用、采挖盜挖、污染黑土地的行為。
該司法解釋歷經一年多調研論證,廣泛征求全國法院、檢察院系統以及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意見,并組織專家多輪論證,確保合法性、規范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最終,《解釋》于2025年3月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4月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審議通過,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明確標準,精準打擊破壞行為
《解釋》共14條,圍繞當前破壞黑土地資源案件突出的法律適用難題,從定罪標準、量刑尺度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體現“寬嚴相濟、罪責刑相適應”刑事政策。
針對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和污染環境罪,《解釋》適當降低入罪和升檔量刑標準。如對于永久基本農田,非法占用并毀壞達到“三畝”或非法采挖黑土達到“五百立方米”即可入罪;一般黑土地則設定為“六畝”或“一千立方米”,充分考慮黑土地特殊性和稀缺性,增強刑事打擊針對性和實效性。
實踐中,部分犯罪分子采取“掏洞深挖”“螞蟻搬家”方式盜挖、濫挖黑土,僅從面積看達不到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入罪門檻。《解釋》借鑒黑土地保護法以黑土體積(立方米)作為行政處罰數量標準的做法,規定“五百立方米”和“一千立方米”的涉案黑土體積入罪標準,織密黑土地保護刑事法網。
對于黑土地污染問題,《解釋》貫徹落實《黑土地保護法》對防治黑土地污染的要求,依據刑法規定明確,對于違反國家規定在黑土地上非法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黑土地的行為,以污染環境罪定罪處罰。
全鏈條打擊,嚴懲上下游犯罪活動
當前,個別地區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已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利益鏈條,上游犯罪分子實施盜采等犯罪行為,下游犯罪分子實施后續的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等犯罪行為。《解釋》在嚴厲打擊上游犯罪行為的同時,對下游行為規定要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進行打擊,如果上下游犯罪分子事前通謀的,要以共同犯罪論處,進一步實現對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的全鏈條打擊。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李相波強調:“《解釋》對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行為采取依法從嚴舉措,只是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解釋》也規定了依法從寬的內容。比如對于受雇傭為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提供勞務的人員,除曾因破壞土地資源受過刑事處罰的以外,一般不以犯罪論處。此外,《解釋》還專門規定了綜合評估社會危害性的內容,以確保能夠準確認定是否構成犯罪,妥當裁量刑罰,切實做到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罰當其罪。”
案例指引,彰顯司法震懾力量
為配合《解釋》理解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專題發布3件典型案例,包括劉某某非法占用農用地案、李某某等人非法采礦案以及某科技公司等單位、賀某某等人污染環境案,展示司法機關嚴懲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的決心,為同類案件提供判罰指引。
在劉某某非法占用農用地案中,劉某某在他人耕地內非法盜挖黑土3000多立方米,致使黑土地資源遭受嚴重破壞,被以非法占用農用地罪追究刑事責任。該案為辦理盜挖、濫挖型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案件,在準確適用罪名和妥當定罪量刑方面提供了指引。
李某某等人非法采礦案中,李某某等人以投資為幌子承包經營林地后,瘋狂盜挖泥炭土,嚴重破壞黑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最終被以非法采礦罪追究刑事責任,并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責任。本案有力震懾了非法采礦型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彰顯人民法院守護黑土地、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司法導向。
某科技公司等單位、賀某某等人污染環境案中,某科技公司等單位和個人跨省運輸200余噸危險廢物,非法傾倒在黑土地上,造成重大污染后果,被以污染環境罪追究刑事責任。本案依法嚴懲跨省污染黑土地犯罪,有利于助推黑土地污染的源頭防控與系統治理,體現人民法院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守護“飯碗田”的責任擔當。
來源:中國環境報丨記者:張聰
編輯:陶羽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