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電力監管局E-Control計劃調整電網使用費,目標是實現更加公平、對電網更友好的用電方式,以降低整體電力系統營運成本。
高額的電費不僅困擾著家庭,也影響工業企業。如今,電價高昂往往不是因為電能本身的價格,而是因為稅費和附加費用,特別是電網使用費。對此,電力監管局E-Control準備采取行動,計劃重新設計收費結構。
按最大功率計費代替按用電量統一計費
目前每千瓦時(kWh)電量的電網費用都是相同的,未來這一做法將發生改變:用電高峰時段大量從電網取電的用戶,例如充電電動車、運行熱泵或加熱桑拿的人,將支付更高的費用。
第二項擬議的改革:鼓勵錯峰用電
若家庭或企業能將高耗電行為安排在電網負荷較低的時間段(例如早晚高峰以外),將可享受優惠的電網費率。E-Control董事Alfons Haber和首席經濟學家Johannes Mayer在發布電力供應安全監測報告時表示,這是為了獎勵有利于電網的用電行為。
靈活性有利可圖
家庭還可通過使用“浮動電價”進一步受益。Mayer表示:“這對那些能在電價低時給電動車充電或啟動熱泵的人是有利的。”
供電安全狀況良好
2023年奧地利每位電網用戶平均因計劃性原因停電18分鐘,因突發性事件停電32分鐘,整體供電穩定。沒有因電網過載而導致的斷電事件。
對2030年的供需預測也未顯示出風險,預計屆時的電力供需平衡將與當前相似。Haber指出:“奧地利本國可再生能源將提供95%的電力需求。”只要國內發電企業的市場行為與現在一致,奧地利將全年維持電力凈出口國地位,但冬季仍需進口電力。
風能發展滯后
盡管光伏發展遠超計劃、生物質基本達標,但風力發電擴展明顯滯后。奧地利在水力發電(特別是河流式水電)擴建方面也落后于目標。
高峰負載有保障
高峰電力需求可由調控性熱力電廠和儲能電廠提供保障,這些電廠需在全年保持待命狀態,但實際運行時間有限,導致經濟效益不佳。行業呼吁引入“待命補貼”制度,類似討論也出現在其他歐洲國家,目前尚未做出決定。
未來電價走勢預測
E-Control預計2026年批發市場電價平均為每兆瓦時(MWh)87歐元,2028年將降至74歐元/MWh。
- THE END -
(以上內容由歐洲時報中東歐Tafart編譯,部分內容參考自ORF、奧地利《新聞報》《信使報》《奧地利報》《今日報》等,部分圖片來自新華社、APA及網絡,轉載請注明《維城》Euro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