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前領導人蔣中正1975年去世后,靈柩暫厝地開始被稱為“陵寢”,并沿用到蔣經國逝世。而前往兩蔣“陵寢”瞻仰致意則被稱為“謁靈”,這兩個詞匯使用已滿50年。據臺媒報道,為落實所謂“轉型正義”、打破威權時代僵化印象,臺防務部門上月已公告修正兩蔣慈湖、大溪管理要點,將“謁靈”用語修正為“入營”,并刪除“陵寢”字樣,“謁靈”與“陵寢”,確定走入歷史,防務部門也將召開記者會說明。
據了解,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上月關切兩蔣“陵寢”修訂名稱并裁撤儀隊相關事宜, 臺防務部門經過討論后,在今年4月22日低調公告,將原有的“全民防衛(wèi)動員署后備指揮部桃園管理組開放謁靈管理須知”,修正名稱為“全民防衛(wèi)動員署后備指揮部慈湖營區(qū)暨大溪營區(qū)開放管理要點”,將“謁靈”用語修正為“入營”,并刪除“陵寢”字樣,改以“營區(qū)”稱呼。
事實上,這次防務部門的用語變化只是再次呼應民進黨的“冷飯重炒”,早在2007年12月,陳水扁任內已經對“兩蔣陵寢”封館撤哨,直到半年后政黨輪替才恢復開放。民進黨的終極目標,是要透過“去蔣”,徹底否定國民黨在臺灣存在的正當性。“陵寢”更名、移靈、中正紀念堂轉型,是他們轉移施政無能,挑動社會對立,鞏固深綠選票的手段,是每逢選舉的“政治提款機”。
和聲稱要去除蔣的“威權”形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近來的大罷免運動中,民進黨和挺綠罷團又極力宣揚蔣的 “反g”政策,指責國民黨悖離原有主張,但這與他們標榜的“轉型正義”又是自相矛盾的。
當年黨外反國民黨,不就是因為不能接受后者以“反g”為名,施行“戒嚴”,限縮言論思想。結果30多年后,明明已經解除“戒嚴”,也廢除“臨時條款”,臺灣等于自我否定了當年與大陸為敵的理由,才有后來的兩岸開放交流。
現在為綠色獨大,民進黨又重舉“反g”大旗,試圖把臺灣帶回“戒嚴”時代,居然島內還有一批人呼應,實在有夠精神錯亂。而如果要“反g”,民進黨和挺綠罷團最應該在綠營內為蔣“平反”,最應該抵制過去拆除銅像的行為,最該去膜拜被他們貶損的“中正廟”。然而,當初“獨派”在慈湖潑漆時,從來看不見這些人挺身而出,要罷免藍委宣揚“抗中”時,又高舉“兩蔣牌”,在在證明“反g”是他們謀“獨”分裂的遮羞布。而一邊高喊“去威權化”,一邊又在建立綠色“新威權”的民進黨, 是把所謂的“轉型正義”當作斗爭在野黨,篡改歷史的工具,如此轉型,并無正義。
臺灣作家楊渡在《刻在他心中的銅像》文中寫道,過去黨外雜志不斷在寫蔣經國病危、接班人是誰的猜測新聞,那時候也沒有聽說黨外雜志有哪個編輯因為內容不實被抓了。現在有人寫陳菊是不是“走了”,竟被檢調單位給抓去法辦。何其恐怖!.......
楊渡指出,這就是臺灣最大的悲哀。他們移除了蔣中正的銅像,卻把更大的Hitler銅像刻在心中。“新獨裁者”站在高臺,搖旗吶喊的一群小丑在跳舞,監(jiān)獄的門已經打開,“戒嚴”的幽靈,在臺灣的上空徘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