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何宏杰 天津攝影報道
5月7日,天津博物館四層3號展廳人頭攢動。在這里,120余件銅藝術作品正在“魅力庚彩 躍動河海”朱炳仁天津藝術展上展出,串聯起非遺銅雕的千年傳承與當代藝術的創新表達。《千里江山》《千浪卷雪》 《雪景寒林圖》《國鹿》《萬泉歸海》《庚彩華服》……每一件都凝聚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的藝術追求與突破性成果。
朱炳仁(左),朱軍岷(右),朱也天(中)
作為朱炳仁繼2024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個展后的又一藝術里程碑,此次藝術展通過“銅禮東方”“熔銅化境”“庚彩萬象”三大主題單元,系統呈現了朱炳仁藝術生涯的核心展品。朱炳仁被稱為“青銅文明第一個有名有姓的人”,他在當天下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回顧了自己的銅藝術創造之路。“你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名字,你就要拿出響當當的作品,就要不斷地創造。”
朱炳仁發言
2006年,朱炳仁在天寧寶塔的一場大火中,意外發現熔銅結晶體的天然美感,由此開創“熔銅藝術”,打破銅的范模束縛,讓銅進入了自由的境界。展覽中,《萬泉歸海》演繹海河匯聚百川的包容精神,《稻可道,非常稻》將“小站稻”熔鑄為金屬圖騰,以銅稻翻涌致敬天津農耕文明。
朱炳仁引用朋友對自己“喜新厭舊”的評價,稱:“我們這代人應該干出自己不同于以前的、父輩們做的事。我走的每一步路,都要看是不是踩在前人的腳印上,是不是踩在我走過的腳印上。”在他看來,藝術本身就是在一個個挑戰、一個個創造當中提升的。“庚彩萬象”主題單元就展現了他創造的“流動的色彩”。
朱炳仁、朱也天
《青花系列》以藍白釉色致敬館藏青花瓷珍品;《云水墨系列》突破性地將庚彩“流入”宣紙;《庚彩十二式》以十二種礦物釉色幻化“銅上彩虹”。而首次亮相的《庚彩華服》,讓青花紋樣在時裝上翩然起舞,打破藝術載體的邊界。
庚彩作品
“我無非在歷史給我們的色彩上面,加了一點‘活’的東西——流動。我們的生活不是凝固的,是流動的,變化的,我們的色彩一定是五彩繽紛的。”2010 年,朱炳仁從大漆、琺瑯彩中汲取靈感,獨創“庚彩藝術”,以礦物釉色賦予熔銅肌理斑斕的生命力,掀起一場銅藝的“色彩革命”,吸引眾多觀眾拍照打卡。
朱炳仁作品
開幕現場,朱炳仁特別創作的《雪景寒林圖》銅壁畫與“天津博物館”山水銅印兩件作品,正式被天津博物館永久收藏。這兩件作品不僅展示了銅藝的精湛技藝,也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據悉,“魅力庚彩 躍動河海”朱炳仁天津藝術展將持續至8月25日。為進一步拉近觀眾與銅藝的距離,展覽還特別設置了“非遺拓銅”等互動活動,讓觀眾在體驗中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