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酒記憶館以這座古橋為起點,
串聯起千年酒鄉的發展脈絡。”
在高埂街道光明村
一座極具鄉村風情的建筑群中,
李文森正為訪客講述釀酒故事。
這位香港大學管理學碩士出身的90后,
用指尖輕點著
展柜里的五谷:
“玉米、糯米、小麥、大米、高粱,
精華都凝結在這些糧食里。”
與火井掛面的邂逅,
讓輾轉多個城市的營銷策劃人
停下了腳步。
當時項目負責人只說“想請你把火井掛面推廣出去”,可當李文森走進未被商業浸染的古鎮,看到陽光下晾曬的銀絲掛面,突然找到了追尋已久的本真。
透過木格窗欞,李文森仍清晰記得那個改變人生軌跡的瞬間,“我們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延續一種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
這位外來創業者選擇讓古鎮自己“講故事”。春節期間,他用鏡頭記錄下火井鎮傳統廟會和一些人文的內容,這些充滿生命力的畫面,讓賬號在零推廣的情況下自然生長出數萬粉絲,“隨后掛面上線,可以說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火井掛面火了,銷量節節攀升。李文森又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邛崍沃土。
以“邛酒記憶、田園鄉愁”為文化主題建設的高埂街道遠村,處處飄著酒香。因緣巧合之下,李文森來到這里,一眼便被這里的風土人情吸引,“我知道邛崍有‘兩黑一白’,黑茶、黑豬、白酒特色鮮明。”李文森說。“第一批生產的清香型和口糧酒已經上市了,今后我們會圍繞當地的人文,在策劃包裝上下功夫,在線上營銷推廣。”
如今,
李文森已然將邛崍
視為施展拳腳的風水寶地。
而邛崍也以滿滿的誠意擁抱這位
有想法、有干勁的青年才俊。
近年來,邛崍持續優化人才生態,“鳳凰崍棲”人才新政為核心的“1+3+3+N”政策矩陣,不僅給予創業者政策支持,還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關懷與便利。社區和村集體的熱情歡迎,更為李文森的創業之路增添了動力。“邛崍最動人之處是這片土地給予創業者的溫度。除了各級幫助支持外,擁有人才綠卡的創業者,坐高鐵從成都到邛崍往返都是免費的。”
“因面結緣,因愛而崍。”
李文森在邛崍這片土地上,
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編織著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而他與邛崍的故事,也將繼續書寫下去,
成為一段關于熱愛、奮斗與共贏的佳話,
激勵著更多的人才奔赴邛崍,
在這里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記者丨趙丹陽
編輯丨阮馨可
游客量破百萬,收入超8.4億!今年“五一”,邛崍很火熱!
政企雙向奔赴“加速度”,邛崍這個新能源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86天!
幼兒入園信息采集今天開始!操作指南請查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