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邛崍市30名特殊學員走進課堂,開啟為期15天的藏羌織繡技能培訓課程。這項承載著藏羌民族智慧的傳統技藝,正為殘疾人群體鋪就一條文化傳承與就業融合的發展之路。
“高山杜鵑是多個民族共同喜愛的圖騰,羌族稱羊角花,彝族喚索瑪花,我們將通過這個主題展現民族文化交融之美。”培訓教師劉珺琬講解道。在她的指導下,學員們全神貫注地穿針引線,五彩絲線在布料上逐漸綻放出立體花紋。
開班動員會上,全國勞動模范許國林分享了自己的奮斗經歷,鼓勵大家要正視自身價值,樹立生活信心,掌握一技之長。勵志演講引發陣陣掌聲,學員李嬌深有感觸地說,“培訓班我已經參加了三期,這三期培訓讓我從零基礎到能獨立完成作品,最貴的一幅賣了800多元。現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坐在繡架前創作。”
培訓班不僅教授平繡、挑花等傳統技法,還融入現代設計理念與市場運營知識。學員黎紅梅說,“身體缺陷不影響我們用手藝證明價值,感謝這個平臺讓我們既能傳承文化又能改善生活。”
此次培訓為期15天。課程涵蓋了藏羌織繡的基礎理論、針法技巧、圖案設計等內容,還將結合市場需求,融入創新設計與營銷知識,幫助提升作品的競爭力。
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已連續開展三期藏羌織繡培訓,累計培養學員80余名,通過訂單回收等方式助力居家靈活就業,傳統技藝正化作實實在在的經濟來源。
藏羌織繡技能培訓,不僅為邛崍市殘疾人搭建了學習傳統技藝、提升就業能力的平臺,更助力他們傳承民族文化,在一針一線間勾勒出美好生活的新圖景,向著更加自信、自立的未來穩步前行。
記者丨趙丹陽
編輯丨王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