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漢蹲在村口老槐樹下,盯著手機屏幕直皺眉。“不是說‘熱在三伏’嗎?咋今年入伏晚了好些天?
”他嘟囔著。
村里的收音機正播著節氣新聞,2025年6月21日夏至,可入伏卻要等到7月20日。老輩人都記得,過去十年三伏天大多40天,今年卻只有30天。
按老規矩,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入伏,今年頭伏從7月20日到29日。中伏接著從7月30日到8月8日,末伏8月9日到18日,加起來正好30天?!霸缛敕鼪鲲`颼,晚入伏熱死?!?,這句農諺在村里傳了輩輩。
今年妥妥的“晚入伏”,夏至到第三個庚日隔了29天,比“早入伏”多了近十天。可天數少了,反倒有人擔心:往年40天慢慢熱,今年30天會不會“集中爆發”?
村東頭的李嬸掰著指頭算:“頭伏餃子二伏面,末伏烙餅卷雞蛋。
”她納悶:中伏才10天,往年可都是20天,這伏天的“火候”夠不夠?農技站老王卻搖頭:“伏天長短看庚日,夏至到立秋間4個庚日,中伏自然短。”城里氣象專家說,三伏天熱不熱,跟大氣環流、水汽輸送都有關。
可老百姓更信老經驗,有人翻出黃歷:“今年入伏趕在六月廿六,老話‘六月伏頭,曬死老牛’?!币灿腥朔瘩g:“現在氣候變了,去年伏天40天,不也沒熱過往年?”田里的玉米苗正拔節,農民們最愁伏天里的“桑拿天”。
濕度大、氣溫高,莊稼容易旺長,也怕病蟲害冒頭。“不管熱不熱,該澆水澆水,該打藥打藥,老祖宗的法子,還得結合新門道。
”村支書總這么說。
有人發現,今年末伏趕上立秋后第3天,末伏熱不熱全看“秋老虎”?!澳┓缤頉?,中午熱得慌”,這是近些年的新體會。
可到底是“早立秋冷颼颼”還是“晚立秋熱死?!?,還得看后續天氣。三伏天的推算藏著老講究,干支紀日、節氣輪回,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但年輕人更關心:30天的伏天,空調電費會不會少點?
老人卻念叨:“伏天熱透了,冬天才不澇,莊稼收成看節氣,急不得?!蔽覀€人覺得,伏天長短是自然規律,可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
就像村口老槐樹,不管太陽多毒,總有樹蔭遮涼;不管伏天多熱,總有涼風遲早會來。至于今年三伏天到底有多熱,咱且等著看——農諺歸農諺,科學歸科學,日子,總歸要在期盼里往前奔。三伏天數短也好長也罷,咱莊稼人早把日子過成了“晴耕雨讀”,熱辣辣的天里,總藏著沉甸甸的盼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