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狼”改叫“老狼”,川藏線當旅行領隊的20天,把房車開成了“孤舟”。
他以前在網絡行當折騰,給自己起了個沖勁兒足的名兒,現在聽著多了點歲月感。今年他憋了個大計劃:從成都出發走川藏線,靠自媒體當旅行領隊賺錢。
招游客組個團,20天跑個來回,既能看雪山草原,又能掙點辛苦錢,想得挺美。
結果呢?理想和現實差了十萬八千里。
一開始招了倆女游客,一個說“臨時有事”沒露面,另一個走到康定就喊“高反扛不住”。最后只剩他一個人,開著房車往拉薩趕,路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半道上他拉來個伙伴金寶,倆人搭伙走了二十多天,人家突然說“家里有急事”。金寶走那天,老狼蹲在房車邊抽了半包煙,火星子在夜色里忽明忽暗。自媒體這行看著風光,賺錢可太難了。
他拍過雪山日出,剪過經幡飄動,評論區就幾個“加油”。直播沒人看,接廣告沒回音,最后連油錢都快湊不上了。實在沒轍了,他發了條視頻:“賣房車,回東北找正經工作。
”有人在評論區敲字:“這算認栽吧?”我倒覺得,這小伙兒活得明白。就像咱莊稼把式,春播選不對種子,秋天收不到穗子,不如換塊地再種。
他在網絡行當摸爬滾打,在川藏線風餐露宿,最后發現“這碗飯可能真不適合自己”。及時轉身不是失敗,是看清了“鹽堿地種不出好莊稼”的理兒。現實里好多人跟他一樣,看別人直播火了就拍視頻,看人家開店賺錢了就盤鋪子。
可本事不一樣啊,你讓打魚的去山上砍樹,讓砍柴的去河里撒網,能順溜嗎?
前兒跟村頭王大爺嘮嗑,他說:“人就像犁耙,得找對能翻的地。”老狼回東北,不是扔了夢想,是換了條更順溜的路走。
說不定在老家,他能干得比在高原上自在。
人這輩子啊,不怕走錯路,就怕走得磕磕絆絆還死撐。
轉個彎,說不定就看見新風景。
記住了,你不是“不行”,是還沒找到“對的地兒”。就像燈泡得接上電,人得找對位置才能亮堂。
據行業統計,川藏線個人領隊首年存活率不到兩成,老狼的經歷不是個例。老家東北有啥機會?他沒說,只說“先找個能踏實干的”,這倒讓人挺好奇。
種地得挑對田,活人得找對路,擰巴著使勁,不如松快了轉身。想了解更多三農生活、天氣對出行影響,點個關注不迷路。文中故事為創作演繹,具體選擇請結合自身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