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溫沖 于建平 北京報道
近日,小米SU7在宣傳口徑中將“智駕”改為“輔助駕駛”的消息登上熱搜,引發熱議。關于更名的原因,《華夏時報》記者撥打了小米汽車官方客服電話,得到的解釋是,此舉是在響應國家標準號召,順應國家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
5月6日,記者前往小米汽車門店,了解宣傳口徑的落地情況,卻發現銷售人員在介紹智能化功能時,雖有變得謹慎,但仍存在不規范表述。例如,其會強調是L2級輔助駕駛,但“手不用把著方向盤”“自動駕駛”等詞匯仍在出現。這種“說辭松動”,仍可能會埋下安全隱患。
將“智駕”改為“輔助駕駛”,小米并非個例,而是行業趨勢。特斯拉、理想、小鵬等品牌也做出了相關改變,使汽車智能化宣傳回歸理性,并把行業向“組合輔助駕駛”規范宣傳的“變革”推向高潮。
終端銷售尚未完全跟上官方宣傳口徑
登錄小米汽車官網可以看到,小米SU7車型的“小米智駕Pro”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Pro”,SU7 Pro和Max車型的“小米智駕Max”更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此外,“代客泊車”功能的介紹也被修改為“代客泊車輔助”。同時,探索小米汽車前沿科技下拉列表中,相應板塊內容也已經顯示為小米輔助駕駛。
對于智駕更名智能輔助駕駛,小米汽車官方客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近期,汽車行業響應國家標準號召,順應國家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我們強調此功能屬于輔助駕駛功能,使用此功能時要求駕駛者時刻關注路況,可以及時控制車輛,保持安全駕駛。”同時,該客服人員還強調,只是名字發生了變化,功能沒有發生改變。
不過,小米智駕更名輔助駕駛之后,終端市場尚未完全跟上官方宣傳口徑。
5月6日傍晚,記者來到位于北京的一家小米汽車門店。在與銷售人員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銷售人員在終端表達上仍然存在不夠嚴謹的情況。
在開始介紹智能化產品信息時,銷售人員還能強調:“是智能輔助駕駛,目前都是L2級的,可以實現自動泊車、代客泊車、高速及城市領航的輔助駕駛。”并強調“代客泊車目前不能人車分離,從地庫入口到固定車位,可以自動轉彎、掉頭等。”
但是在后續交流過程中,銷售人員并未一直繃緊“安全宣傳這根弦”。比如,在介紹代客泊車功能相較于自動泊車功能的不同時,上述銷售人員的表達是“點擊車位就可以了,多了一個層級分布、自動駕駛而已。手不用把著方向盤,自己就能從地庫入口開進去。代客泊車其實是為了實現端到端的使用,有一個學習記憶路線。”
根據官方描述,Xiaomi HAD(Hyper Assisted Driving)為端到端輔助駕駛,實現上車就能用,車位到車位的領航能力。場景進化后,可實現從車位到車位的輔助駕駛,上車僅需設置導航,ETC/閘機輔助通行,窄路/環島通行、停車場尋位泊車等都可以請輔助駕駛來完成。
對于智駕改名輔助駕駛一事,記者潛在的小米SU7車友群(人數約200人)里并沒有引起太大的爭議。有車主在群里問改名事宜,僅得到一位車主的回答:“本身就是輔助駕駛,智駕過度宣傳了。”車主們似乎很平靜地接受了這一改變。
當記者試圖通過《小米汽車答網友問》尋找其他答案時卻發現,在雷軍逐漸淡出社交平臺以及鏡頭前的這些日子里,小米汽車持續更新了一整年的《小米汽車答網友問》自3月31日之后迎來了斷更。截至5月7日,該系列內容已停更超一個月。
要知道,在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上市之前,該系列就已經存在。一開始是《雷軍答網友問》更新了六集,之后是《小米SU7答網友問》,再后來是《小米汽車答網友問》。《答網友問》系列一直是小米汽車的一大特色,保持著一日一更、兩日一更的節奏,及時回答網友們關注的問題。
但是在3月29日小米SU7發生嚴重交通事故之后,《小米汽車答網友問》出現停更,僅在4月1日、4月11日更新了兩條《關于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在其中回答了此次事故的一些問題。如今,《小米汽車答網友問》,只有問,沒有答。
多家車企跟進,改智駕為輔助駕駛
從小米汽車開始,也從小米汽車改變,汽車行業回歸宣傳理性的變革正在發生。
4月16日,工信部發布通告,要求汽車企業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具體包括規范宣傳,不要擴大宣傳規范技術名詞,要按照自動化分級標準,使用“(組合)輔助駕駛”一詞等內容。
這條“規范令”帶來的一個最直接的變化就是,上海車展期間,自動駕駛、智能駕駛、高階智駕、無限接近L3級自動駕駛等曾被企業“捧上高臺”的宣傳標語,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輔助駕駛、智能輔助駕駛等。
從工信部4月16日發布通告到23日車展開幕,車企修改各種物料的時間只有7天。有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我們是連夜修改PPT、宣傳資料等,一個字、一個字的摳,要非常的謹慎,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隨著工信部輔助駕駛出臺“規范令”,特斯拉、小鵬、理想、蔚來、阿維塔、智己等多個汽車品牌已經調整了相關宣傳。
例如,小鵬的AI智駕更名為AI智能輔助駕駛,特斯拉關于支持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的介紹則是:“一套先進的駕駛輔助功能,在駕駛員主動監控的情況下,可智能輔助實現多項引導提示和駕駛操作”。理想官網也已顯示是高級輔助駕駛,同時理想產品線負責人李昕旸于在個人微博介紹理想L6智能煥新版時,已不再使用此前宣傳的“智駕煥新版”。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于4月30日在個人微博發布的最新視頻中,“智駕”二字也消失了。仔細觀看視頻會發現,其說的是“一臺智能駕駛的汽車”,中間存在明顯的卡頓,對應到字幕中,用的則是“一臺智能輔助駕駛的汽車”。這一改變在其視頻的發布文案中也有所體現。此外,問界發布會也不再提“行業最強”,而是強調“駕駛員需隨時接管”。
此外,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官方還聯合廣汽、上汽、江汽、奧迪、東風猛士、嵐圖、深藍汽車、北汽、阿維塔、賽力斯和奇瑞汽車11家車企和品牌,共同發布《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目前這11家車企均采用了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強調要“以安全為燈塔”。
在監管的有力約束下,汽車智能化宣傳的浮躁風氣得到了有效遏制。而真正實現汽車智能化從宣傳到實際應用的全面變革,還需要多方繼續努力。車企不僅要嚴格遵守宣傳規范,更要將技術研發與安全保障放在首位,推動汽車智能化穩健發展。銷售人員也應該更加務實,避免夸大其詞。消費者也應正確認識輔助駕駛功能,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時刻保持安全意識。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于建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