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4 日,特朗普 宣布對所有在美國境外制作的電影征收 100% 的關稅。消息一出,整個影視圈和輿論場都炸開了鍋。他給出的理由是要保護美國本土電影產業,因為現在不少美國電影的拍攝、制作都轉移到了海外。可仔細一琢磨,這政策怎么看都透著股 “離譜” 勁兒。
以往特朗普對其他國家的制造業產品征稅,好歹還能拿 “貿易逆差” 當借口。但對電影下手,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要知道,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電影,在全球影視市場那可是 “霸主” 般的存在。全球電影出口市場里,好萊塢的美國影視公司占據了八成份額。這些公司不僅靠美國本土票房賺錢,海外票房和版權收入更是占了大頭。反觀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電影,數量和占比都非常小。對進口電影征稅,不僅收不了多少稅,還極有可能招來其他國家的報復。要是其他國家限制美國電影進口,那好萊塢的收入可就要大打折扣了,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特朗普也解釋說,他真正針對的是那些跑到國外投資、制作、發行電影的美國影視公司。就像網飛在韓國投資拍攝的《魷魚游戲》,火遍全球,這種情況就讓他很不滿。特朗普覺得,美國公司用自己的資金和技術,卻在幫其他國家發展電影產業,最后導致美國本土電影產業萎縮,所以必須禁止。可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電影產業和一般的制造業完全不同。電影的核心是創意和文化輸出,全球取景、跨國合作早就成了常態。一部電影,可能在新西蘭取景,找法國團隊做特效,邀請中國演員參演,最后在美國發行。這種跨文化、跨國界的合作,能讓電影融合不同元素,吸引更多觀眾。電影作為文化產品,受眾越廣越好,限制電影的跨國制作,無異于自斷生路。特朗普真的不懂這個道理嗎?恐怕沒這么簡單。
翻一翻新聞就會發現,今年 2 月份,剛卸任的前總統拜登與好萊塢最大的娛樂經紀公司 “創意藝人” 簽了約,搖身一變成了好萊塢藝人。這么一看,特朗普對好萊塢 “下手”,似乎就有點耐人尋味了。雖然聽起來像玩笑話,但背后確實藏著門道。
首先,好萊塢背后的資本向來是民主黨的 “鐵桿粉絲”。在 2020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好萊塢為民主黨提供了超過 1.2 億美元的競選資金。一堆電影明星、制片人、行業大佬紛紛公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不遺余力地為民主黨站臺助威,錢和人脈資源不斷輸送。可以說,好萊塢就是民主黨的 “錢袋子” 和 “宣傳隊”。特朗普對好萊塢征稅,相當于在敲打民主黨的 “金主”,斷他們的財路。
其次,好萊塢一直是美國價值觀對外輸出的重要 “窗口”。通過一部部電影,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自由民主等價值觀被包裝成精彩的故事,傳播到世界各地,影響著全球觀眾的思想。但好萊塢傳播的這些價值觀,和民主黨的輿論導向高度契合,和特朗普所代表的共和黨的保守派價值觀卻格格不入。特朗普上臺后,一直想推行自己的理念,好萊塢自然就成了他眼中的 “絆腳石”。限制好萊塢的發展,就是在削弱民主黨的意識形態影響力。
最后,好萊塢的大本營在加州,而加州是民主黨的 “鐵票倉”,向來支持民主黨,政治立場偏 “藍”。特朗普根本不用擔心對好萊塢采取行動會讓自己失去多少支持率,反正加州也不會支持他。在這種情況下,拿好萊塢 “開刀”,既能打擊對手,又不會有太大的政治風險,何樂而不為?
所以說,特朗普對進口電影征稅,表面上是保護本土電影產業,實際上更像是對民主黨的一次 “政治突襲”。他想通過關稅這一手段,削弱好萊塢的全球影響力,間接打擊民主黨的根基,為共和黨的保守派價值觀爭取更大的傳播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