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問個事兒怎么就這么難?
作為天天泡在 AI 工具里頭的科技編輯,按理說,讓 AI 幫我搞定個具身智能行業分析對比、查點前沿資料、整理個數據框架,還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兒?
結果呢?
我把需求丟給某 AI 搜索后,它倒是十分勤快,一下子就給我扔出一大堆看似相關的鏈接和總結。
但仔細一瞅,要么是幾年前的過時新聞,要么是「查無此人」的專家觀點,甚至有些自稱「行業報告」的鏈接,點開一看卻是營銷軟文,距離我需要的深度分析簡直天差地別。
弄了半天,沒撈著什么有效信息,血壓倒是蹭蹭往上漲,而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被所謂的「智能 AI 搜索」坑了。
就在我幾乎要接受這種「玄學式」的搜索日常時,最近,夸克 AI 超級框更新了「深度搜索」。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朝著「AI 主動思考」這個方向邁出一大步,真正開始修煉「高搜商」了。
一個具備「高搜商」的聰明大腦應該是怎樣的?
它不會是簡單粗暴地匹配關鍵詞,先停下來理解、分析你的問題,搞清楚你到底想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在「腦子里」形成一個初步的思路和框架,然后再有針對性地、智能地去調取和整合信息,提供更接近你內心真實需求的答案或方案。
APPSO 也第一時間體驗了夸克的深度搜索,看看它到底在實際搜索體驗中帶來了什么變化,尤其是在深度思考和專業信息獲取上,能不能讓我不再被坑。
擁有「高搜商」的 AI ,是生活的全能手
央行宣布:降準、降息以及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對普通人來說意味著什么?
如果沒有儲備相關的專業知識,顯然是不清楚這些調整究竟對我們的生活意味著什么?我先讓夸克深度搜索來幫我解答這個熱點問題。
可以看到它是怎么理解這個需求的,它主動思考后,決定以五個核心維度(房貸成本、存款收益、消費投資、物價匯率、就業經濟)展開分析,然后再搜集信息詳細給到清晰有論據的回答。
既有具體的硬核數據支撐(如 100 萬元 30 年期貸款月供減少 133 元),還附上實用建議(如鎖定長期存款利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經濟政策將如何影響我們的錢包和日常。
左側腰部隱隱作痛,特別是晚上感到不適,伴隨偶爾背部酸痛是什么原因?應該怎么調理?
帶著這些疑問,我直接把這個問題丟給了夸克深度搜索。答案秒回,但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是 AI 主動思考的「腦回路」。
不同于傳統搜索引擎那種「關鍵詞匹配一股腦丟鏈接」的做法,它會先把你的問題掰開揉碎,猜你還關心啥,然后把把相關的原因、表現癥狀一一列出來,邏輯在線,論據硬核。
從信源上看,夸克深度搜索引用的基本只認三類:
- 權威期刊資料
- 專業醫典內容
- 三甲專家觀點
不是「胡編亂造」瞎忽悠,全程真材實料,妥妥的「家庭健康管家」既視感。
當然,生活里還有更現實的問題。
眼看六一兒童節馬上要來了,我正琢磨給 7 歲兒子挑個既實用又好玩的禮物。于是,我問夸克:
如果預算 500 元以內,7 歲兒子過兒童節,要安全無小零件、能激發感官的玩具,有推薦嗎
相比于普通的 AI 搜索,深度搜索不僅給出了多個品牌型號和實時價格,還附上「避坑提醒」,提醒父母平時最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哪些玩具配件復雜、材質易碎、是否通過國標認證等。
都說生成式 AI 是個概率機器,不懂情感,也沒有人情味,那夸克深度搜索能處理更「走心」的問題嗎?
我嘗試了一道網上熱議的情感難題:
我和男朋友在一起三年了,他總逃避結婚話題,是因為沒準備好還是根本不打算?如何有效溝通比較合適?
沒有甩個雞湯敷衍了事,夸克深度搜索化身情感偵探,先把可能的原因扒得底朝天:經濟壓力、婚姻恐懼、成長節奏不同、情感投入不均……還列出一些典型行為表現,幫你判斷對方到底怎么想。
最絕的是,它還提供了一整套溝通技巧,從「咋開口、在哪聊、怎么把氣氛鋪墊得不尷尬」這些細節全安排上,還有現成的對話模板和場景建議,拿來就能用。emmm,別說,還真有情感導師那味了。
除了生活中的瑣碎,我更喜歡拿它來處理更高階的任務。
規劃一個 10 天的西班牙小眾文化美食游之旅,避開巴塞羅那/馬德里/塞維利亞等熱門城市,聚焦北部或安達盧西亞非熱門城鎮。每天的景點和行程要結合地方文化體驗和高評價本地美食,中高預算,不要太累。
夸克深度搜索的回答不僅規避了高頻旅游區,還照顧到了每天的節奏安排,從景點穿插到美食探索,再到住宿推薦、交通方式、門票價格、當地風俗乃至駕照翻譯件都考慮得面面俱到。
而在理財規劃這類需要專業知識支撐的問題上,它也沒掉鏈子。
我想在孩子上小學前攢夠一筆教育基金,目標是 50 萬元,目前每月可存 3000 元,有哪些低風險、收益穩健的投資組合可以推薦?
夸克深度搜索不僅提供了三層資產配置模型(基礎層、增值層、靈活層),它還不嫌麻煩,從國債、大額存單到 R2 級銀行理財產品挨個盤了一遍,甚至連稅收優化、流動性管理這種細節都掰扯得清清楚楚。
看完短期內難以達到的理財目標,我得看點治愈的動漫電影緩緩。
最近心情有點低落,想看點溫暖治愈、節奏不快的動漫電影,有推薦嗎?
換作其他 AI 工具,可能就丟給我幾個電影名字,頂多加個簡介。但夸克的深度搜索不一樣,它不僅列出了一堆契合我心情的動漫電影,還把電影海報和推薦理由擺在我面前。
面對更復雜的任務,夸克還即將推出「深度搜索 PRO」版本。
這也是夸克的 Deep Research 產品,主打的就是專業化、系統性信息整合能力,尤其適合做市場調研、寫論文、做行業分析等需要專業資料積累和邏輯拆解的場景。
它不僅能幫助搭建研究框架,還能主動搜索并組織引用資料,并最終生成邏輯清晰、引文標注完整的研究報告。
APPSO 提前拿到了內測,并測試了一個問題:
我想全面的了解 AI 這個行業,請用頂級的投行研究專家的視角,先列出一個研究問題清單,再根據清單幫我形成一 份完整的研究報告,并標清楚相關資料引用來源
可以看到,夸克深度搜索 PRO 能像專家一樣思考,先梳理出專業的框架與思路,再按步驟有序推進調研。
接著,它會調動 68 篇高質量搜索結果的資料,在搜索的過程中完成思考。
在此基礎上,它輸出了一份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行業研究報告。
報告結尾還系統整理了全部參考信源,來源權威、出處明確。
借此,我們也能看出夸克這兩個更新的特點,用深度搜索去應對各種生活遇到的問題,當你需要專業和系統性的研究、深入的分析報告,就開啟 Pro 模式來解決。
在一個超級框里,同時滿足生活的小確幸和專業深度的探索,對用戶而言確實也大大減少了交互成本。
AI 超級框還有了一雙「眼睛」
夸克的這次還更新了多模態的能力,可以直接在 AI 超級框里完成各種圖片和文件處理。
例如,新買的衣服標簽全是英文,只需把圖片扔給夸克,就能一步到位地幫你識別文字、翻譯語言、解釋內容。
不只是「看懂」圖像,它還能更進一步,自動提取圖中文字,并為你梳理要點,非常適合快速瀏覽文件、合同、書頁等內容,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
「看懂」圖片只是基本操作,夸克還能動手「改圖」。
2016 年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向 OpenAI 贈送世界上第一臺 DGX-1 超級計算機。當年,馬斯克還沒有和 Sam Altman 尚未分道揚鑣,幾位科技大佬同框的畫面,別有一番時代感。
我讓夸克將這張照片轉換成彩鉛、熒光繪畫、極簡插畫等畫風,效果出人意料地好,每一張都細膩有趣,值得收藏。
除了圖像識別和風格變換,它還支持一系列實用的圖片處理功能:
- 一鍵摳圖換背景,適合旅拍照升級
- 自動識別并消除路人甲乙
- 服裝、表情等細節微調
我嘗試讓它處理一張人物圖片,摳圖時它能精華識別圖片主體,在處理復雜細節(如頭發這種邊緣模糊、難以精確切割的部分)時,效果也比較理想,不會顯得粗糙或突兀。
來看一組前后對比圖,更直觀感受它的能力:
更進一步,我提出了一個稍微「刁鉆」的需求:能不能自動消除背景路人,還順便把模特的衣服顏色換成藍色?對傳統工具來說,這需要先摳圖、再消除背景干擾元素、然后局部調整顏色。
但在夸克這里,一切被簡化成了「一句話 + 一張圖」。
它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整套處理流程,生成的圖像干凈利落,背景清爽、人物突出,連衣服的顏色過渡也自然順滑,幾乎挑不出毛病。
甚至連一些相對模糊的照片,也能通過夸克的圖像增強功能快速「復原」。
AI 超級應用,應該讓每個人擁有「高搜商」
說實話,AI 搜索類產品我們已經體驗了很多,雖然擺脫了傳統搜索關鍵詞-鏈接的老套路,但在一些場景下 AI 的優勢反而會變成劣勢。
被 AI 高度濃縮和提煉過的信息,往往犧牲了廣度和多樣性,這會限制做判斷時的動作幅度。比如涉及非常具體的細節或小眾的知識點,你只能自己判斷。
在和 AI 「斗智斗勇」的日子里,我也不禁思考,我在這個 AI 狂飆的時代,理想的信息交互應該是怎樣的?
夸克這次更新的「深度搜索」,給出了自己的理解:搜索的終點,不應該滿足于簡單呈現幾條鏈接,而是要能直接解決問題。
這種變化其實挺有意思的。
想想看,我們平時搜索「如何減肥」,傳統搜索引擎可能給你十幾個鏈接,需要你自己點進去,篩選信息。很多人現在會直接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搜索這類問題,但也往往也需要綜合大量博主過往內容和用戶評論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內容。
但夸克的深度搜索則試圖理解你的真實需求,主動思考并整合多源信息,直接給你一份「減肥攻略」。這種從「給你線索」到「給你答案」的轉變,或許正是搜索產品在 AI 時代的必經之路。
深度搜索的核心,其實是在賦予每個用戶「高搜商」的能力。
「高搜商」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高效獲取、篩選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這項技能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變得格外珍貴,甚至衍生出「提示詞工程師」這個職業,好的「提示詞」成為很多平臺上新的社交貨幣。不用厚厚的《入門到精通》和花樣的指令,一個高搜商的 AI,應該讓樸實的問題也能得到好的答案。
APPSO 認為,大家一直期待的 AI 超級應用,不應該讓「高搜商」還是少數人的專屬技能,而要讓人人都能輕松獲得這種「日常超能力」。
夸克試的深度搜索將 AI 產品卷向另一個方向:卷用戶體驗、卷解決能力、卷實用價值,嘗試卷出一個真正以用戶為中心的 AI 新時代。
以前的搜索是個只會遞給你一堆電話本的圖書管理員,現在的 AI 搜索恨不得直接幫你把事兒給辦了,還問你「親,滿意不?要不要再來點啥?」
過去一年,我們被各種模型參數、技術指標刷屏,但對普通用戶來說,最重要的其實是,這玩意兒到底能幫我解決什么實際問題。
夸克最近幾次更新其實也在重新定義 C 端 AI 產品的價值。在未來 AI 生態中,夸克正在通過一個 AI 超級框,嘗試成為用戶的「個人全能助手」。它不需要取代所有專業工具,但可以成為調度這些工具、提升整體效率的中樞。
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以前是我求知若渴,現在是 AI 怕我學不會,追著喂飯?!?/p>
或許,這就是 AI 真正融入日常,讓生活悄悄變好一點的樣子吧。
作者:李超凡、莫崇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