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畫拾光
《我與塞尚 》(Cézanne et moi)
導演: 達妮埃爾·湯普森
類型: 劇情 / 傳記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16
十二哥/文 在光影與筆觸交織的藝術長河中,電影《我和塞尚》宛如一顆獨特的星辰,于 2016 年閃耀登場。這部由達妮埃爾?湯普森執導的傳記片,將鏡頭聚焦于法國文學巨匠埃米爾?左拉和印象派繪畫大師塞尚之間的傳奇情誼與藝術糾葛,以詩意的敘事與精美的畫面,為觀眾鋪陳出一段飽含法國文化底蘊與藝術魅力的動人篇章。?
影片開篇,把我們帶到了風景如詩如畫的普羅旺斯鄉間。年輕的左拉和塞尚在這里相遇相知,他們對藝術滿懷熱忱,一同漫步在山林,背著畫板去郊外寫生。塞尚癡迷于捕捉自然中色彩與光影的微妙變化,而左拉則熱衷于觀察生活,用文字記錄世間萬象。他們互相欣賞,共同探討藝術的本質,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塞尚曾感慨:“我多么想我畫出的畫能有你筆下寫出的文字那么生動。” 左拉也毫不吝嗇對塞尚繪畫天賦的稱贊,直言:“他是個天才。” 這段美好的時光,成為他們藝術創作的重要靈感源泉,為各自未來的藝術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時間的推移,左拉和塞尚在各自的藝術領域持續探索前行。左拉逐漸走向現實主義文學道路,他憑借敏銳的社會洞察力與細膩的描寫,在作品里揭示社會的現實問題和人性的弱點,像《萌芽》等作品,深刻地展現了底層人民的苦難,收獲廣泛認可,成為文學界的寵兒。而塞尚則堅守浪漫主義繪畫理念,不滿足于傳統繪畫的規則束縛,執著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和色彩運用。他嘗試用幾何形狀和色彩塊面表現自然界的內在結構,作品里充滿對自然物體的主觀變形和重構,比如《圣維克多山》系列,以獨特視角和大膽用色展現出普羅旺斯山水別樣的生命力。但他這種創新在當時飽受爭議,讓他在藝術界飽受孤立。?
這種藝術理念的分歧,慢慢演變成價值觀的沖突,最終致使兩人友誼破裂。左拉在以塞尚為原型創作的小說《杰作》中,對塞尚的藝術生涯進行批判性描寫,這讓塞尚覺得遭到摯友背叛,兩人關系徹底決裂。電影細膩地描繪了這一過程,將兩人的爭吵、失望與痛苦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深切感受到友誼在現實沖擊下的脆弱與無奈。?
友誼破裂后的塞尚,選擇回到家鄉隱居,全身心投入繪畫創作。他遠離喧囂,每日與自然為伴,以山脈、森林為畫布,用色彩和筆觸表達對世界的獨特理解。盡管生活清苦,作品也未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認可,但他始終堅守自己的藝術追求,幾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對形體的描繪和研究中。他曾說:“畫畫并不意味著盲目地去復制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系的和諧。” 正是這份對藝術的執著,讓塞尚在后世被奉為現代藝術的重要先驅,他的作品對現代繪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電影中,法國文化的魅力無處不在。普羅旺斯的風土人情,從熱鬧的鄉村集市到寧靜的葡萄園,每一處場景都洋溢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展現出法國人對生活的熱愛與享受。法式建筑的優雅、法式服飾的精致,也在不經意間流露著法國文化的浪漫與典雅。而左拉和塞尚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更是法國 “敢于創新精神” 的生動注腳,他們不顧世俗的眼光,堅守內心的藝術信念,為法國文化的繁榮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我和塞尚》不僅是一部關于兩位藝術家的傳記片,更是對法國文化、印象派繪畫藝術的一次深情禮贊。它讓我們在欣賞影片的同時,仿佛穿越時空,走進 19 世紀的法國,感受那個時代藝術的蓬勃活力與文化的多元魅力。當影片落幕,塞尚與左拉的故事依然在心中回蕩,引發我們對藝術、友誼與人生的無盡思考。
圖片來源:《我和塞尚》電影海報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