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一上學,家長壓力真的很大,尤其是輔導孩子學習成了家里的頭等大事。每次孩子考完試,家長都跟偵探似的,仔細研究成績,想找出孩子學習的優缺點。現在家長教育意識都特強,不光認真檢查作業,還會對作業里的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主動跟老師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可能碰到的困難。
有位年輕媽媽,因為孩子作業的事被班主任批評了。全班就她兒子一道題答錯了。
那道題有幅圖,岸上畫了 6 只鴨子,問題是 “總共有幾只鴨子?” 她兒子寫 “6 + 2 = 8”,媽媽一看覺得挺對呀,結果老師給打了個大紅叉。媽媽不服氣,去找老師理論。老師一解釋,原來是水里看似兩只 “鴨子”,其中一只是鵝,只有一只真鴨子,正確答案應該是 “6 + 1 = 7”。媽媽這才明白,回家就數落兒子:“讓你老玩手機,這下好了,鴨子和鵝都分不清!” 兒子也委屈,嘟囔著:“我不是分不清,是你告訴我答案是 8 的,我要是不聽你的,昨天就被罵了。”
還有一次孩子做一道算術題:“爺爺上到 4 樓用了 12 分鐘,那爺爺上到 8 樓要多少分鐘?” 孩子寫 24 分鐘,他爸爸也覺得對。結果老師說,從 1 樓到 4 樓,爺爺實際爬了 3 層樓梯,到 8 樓得爬 7 層樓梯,每層 4 分鐘,正確答案是 28 分鐘。家長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也被這題 “套路” 了。
現在小學題目好多都像腦筋急轉彎,難度不在知識點,全是各種 “陷阱”。出題方式越來越靈活,家長輔導作業都防不勝防,更別說孩子了。其實老師布置這類作業,是想拓展孩子思維,培養觀察力和分析能力。現在教育在變革,試卷題型變化大,除了腦筋急轉彎題,還有文字游戲類、考查思維能力和舉一反三能力的題型,有些還把好幾個知識點揉一塊,對孩子知識儲備和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更高。
孩子要想學習進步,光掌握基礎知識可不夠,還得接觸新題型,拓寬思維。好多家長一開始都自信滿滿,覺得輔導小學生功課不在話下,結果被現實打臉。這些小學題看著簡單,實則暗藏玄機,對家長和孩子都是挑戰。
面對這些 “陷阱題”,家長們都有疑問:這到底是鍛煉孩子思維,還是故意設置障礙?從教育本質看,設置這類題目確實能鍛煉孩子思維,但關鍵得把握好度,不然孩子老出錯,容易沒興趣,這就違背教育初衷了。
現在這種需要思考分析的題目在小學教材里越來越多,這其實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體現。對家長來說,輔導作業難度增加了,但這也是好事,能提升孩子能力,拓展思維。
家長輔導作業時,可以試試 “思考引導法”,別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通過提問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孩子做錯了,別急著批評,耐心分析原因,找到正確思路。這種學習態度比答對題重要多了。教育是個長期的事兒,注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他們未來才更有競爭力。
所以家長得跟上教育變化,調整教育方式。別抱怨題目難,把這些 “難題” 當成孩子成長的機會。教育可不只是讓孩子學知識,更要培養他們應對世界的能力和智慧,讓他們未來能勇敢面對挑戰,實現自己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