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的關稅談判這兩天成為國際焦點,而特朗普最新的一番言論,更是讓這潭水掀起了新的波瀾。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天(5月8日)暗示,將于周六舉行的中美高級別貿易談判是中方主動提出的,并且宣稱他不會為了讓北京來到談判桌而對中國降低關稅。這一言論瞬間吸引了全球媒體的閃光燈,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官方發布的消息。美國于當地時間周二宣布,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將前往瑞士日內瓦。而中國商務部也在北京時間周三確認,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本周末將在瑞士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中方明確表示,此次“進行接觸”是對美方信息進行了“認真評估”,并“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吁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是應美方的請求進行的。但特朗普卻在白宮舉行的美國新任駐華大使戴維·珀杜的宣誓就職儀式活動上,否認道:“他們說是我們主動的?我覺得他們應該回去看看他們的記錄。 ”這般言論,無疑是在給此次談判的背景蒙上一層迷霧。
當被問及是否愿意為了讓中國進行談判而降低關稅時,特朗普果斷回答:“不。” 他還強調:“我們以前在對華貿易上每年虧損一萬億美元——實際上還不止。你知道我們現在損失了什么嗎?什么都沒有。還不錯吧。”自貿易戰打響以來,美中雙方似乎都不愿意讓人看到是自己首先退讓。可這場即將到來的會晤,標志著本輪中美貿易戰打響以來兩國首次舉行高層談判,也讓美國和中國的股市受到提振。這背后,顯然有著更復雜的利益考量。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此次會談的目的是緩和局勢,這是第一步,然后才能向前推進。但目前的關稅局面真的能如特朗普所想,一直持續下去嗎?美國國家對外貿易委員會負責人杰克·科爾文指出,目前的關稅局面無法持續,如果持續數月或數年,可能對兩國經濟造成巨大破壞。“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跡象,他們在談,這似乎是一系列緩和舉措中的最新一步。”他說。而克雷格·辛格爾頓卻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美方沒有作出任何讓步的情況下同意談判,“這說明關稅正在產生預期的效果”。但這種觀點,真的經得起推敲嗎?
在中國外交部周三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彭博社記者提問:“中方此前的立場是,除非美方降低或取消關稅,否則無意同美方談判。現在在美國既沒有降低也沒有取消關稅的情況下,中方同意同美方舉行會談,為何改變立場?”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明確回應:中方的立場沒有任何改變。這場關稅戰是美方挑起的,如果美方真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施壓,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并且,此次會談是應美方請求舉行的,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濫施關稅這一立場沒有任何變化。“同時我們也多次說過,中方對對話持開放態度,但任何對話都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任何形式的施壓、脅迫,對中國都是行不通的。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維護國際的公平正義。”林劍的回應,擲地有聲,也將特朗普的不實言論擊得粉碎。
回顧近期美方動態,此前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的態度就多次反復。他起初提及“準備對中國大幅降低關稅,但不會為零”,后續又聲稱“中美雙方正在談判”,但被中國外交部澄清并沒有此事。消息人士透露,在特朗普釋放一系列緩和信號沒有結果之后,他語氣強硬起來,表示“除非中國先進行讓步,否則美國不會減稅”。如今,又出現這樣顛倒黑白的言論,著實讓人捉摸不透其真實意圖。
從實際情況來看,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并沒有讓其獲得預期的利益。美國消費者承受著物價上漲的壓力,美國企業也面臨著成本上升、市場份額下降等困境。而中國經濟憑借著強大的韌性和廣闊的國內市場,以及積極拓展的國際合作,并沒有被美方的關稅大棒打倒。中方此次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是基于對全球經濟形勢的考量,以及推動解決問題的誠意,但這絕不意味著中方在原則問題上會有絲毫退讓。
在這場關稅談判的博弈中,特朗普的言論或許只是其談判策略的一部分,但事實真相不會被掩蓋。中美雙方只有基于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則,真誠地進行對話和協商,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而不是一方試圖通過不實言論和強硬態度來迫使另一方屈服。全球都在拭目以待,看這場中美關稅談判將走向何方,是峰回路轉達成共識,還是繼續在迷霧中徘徊,讓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