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曲禮上》有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人情世故,尤其是在紅白喜事的隨禮上,更是大有學問。
老話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可這禮該怎么送、送多少,其中的門道卻鮮少有人說透。人到六十,歷經半生風雨,才真正明白,親戚間的隨禮看似是一份心意,實則藏著不少處世智慧。要是不懂這些規矩,一不小心就會吃大虧!
一、病秧子別逞強!人不到場禮照給
老話說得好:"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六十歲往后,身體就像一臺老舊的機器,時不時出點小毛病。趕上親戚家辦喜事,要是身體抱恙,千萬別硬撐著到場。但記住,禮一定得送到!《論語》講"不學禮,無以立",缺席可以,但禮數不能缺。托人捎個紅包,附張字條說明緣由,既不失禮數,也不讓主人家尷尬。要是覺得不好意思,還能在事后補上一份小禮物。畢竟"身體是本錢",與其拖著病體強撐場面,不如好好休養,把禮送到才是正理。
二、窮親戚才是寶!雪中送炭最值錢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這話雖刺耳,卻是現實寫照。但人到六十就該明白,那些平日里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窮親戚,才是真正的"寶"。《增廣賢文》里說:"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在窮親戚家辦喜事時,一份及時的隨禮,就是雪中送炭。他們嘴上不說,心里卻會記你一輩子的好。相反,那些富親戚不差你這份禮,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老輩人常說"人情債,還不清",這份情分一旦種下,將來你有難處時,說不定窮親戚比富親戚更靠得住!
三、老長輩的紅包要雙倍還!給一次少一次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話放在隨禮上同樣適用。遇到老長輩家辦喜事,隨禮時可得多上點心。人家給過你紅包,千萬記得雙倍還回去!老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老長輩們見一面少一面,他們給你的紅包是情分,你還回去的禮是孝心。《孝經》中講:"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這份禮不僅是錢,更是對長輩的敬重。多給點,別計較,畢竟等長輩們不在了,想還都沒機會,到時候后悔都來不及!
四、斷聯親戚別倒貼!你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
"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有些親戚平日里不聯系,突然辦喜事就來請你,這種情況可得留個心眼。老話說"人心隔肚皮",多年不聯系的親戚,感情早就淡了。《朱子家訓》也提醒:"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如果對方只是想趁著喜事撈一筆,你倒貼錢隨禮,既討不到好,還白白浪費錢。你的錢是辛苦攢來的,不是大風刮來的!不如大大方方說句"恭喜",禮就別送了。畢竟,真正的親情不會因為少了這份禮就疏遠,虛情假意的關系,再多的錢也換不來真心。
人到六十,看遍世間冷暖,才懂親戚間的隨禮不是簡單的金錢往來,而是人情世故的學問。記住這四條規矩,既能守住自己的面子和里子,也能把人情往來處理得恰到好處。畢竟,晚年圖的就是個舒心自在,把禮送明白了,日子才能過得踏實安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