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第一輪全面交鋒以印軍完敗結局,據巴基斯坦外長伊沙克·達爾在戰后召開的戰況分析會上描述,當天凌晨,印度空軍出動了近80架戰機,包括“陣風”、蘇-30MKI、幻影2000等多種主力機型,試圖通過大規模空中行動對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實施打擊。
對此巴基斯坦選擇以殲-10C為主力機型展開攔截和空中反擊,戰斗持續時間短暫但強度極高。根據巴方公布的戰果,印軍損失包括3架陣風戰機、1架蘇-30MKI和1架幻影-2000,現在網上所說的擊落了十幾架戰機的,應該是把無人偵察或打擊機算了進去。
有意思的是,在匯報完戰況之后,伊沙克還直言表示,他們其實已經手下留情了,因為當天執行任務的飛行員隊伍并未完全到位,是“臨時集合出擊”,而且飛行員在交戰過程中“相當克制”,并未將所有可用武器全部投入戰斗。最后伊沙克還補充道:“如果我們選擇全力打擊,對方損失可能遠超當前公布的數據?!?/p>
這番話一出,國際輿論徹底炸開了鍋,莫迪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印度最大反對黨領導人拉希德·阿爾維公開批評莫迪政府,要求對空戰失利給出“更好的答案”,并指責其為選舉宣傳淡化戰損、渲染反恐成果。
“如果政府聲稱擊斃了恐怖分子,就必須清楚說明是誰、在哪、如何擊斃的?!卑柧S在議會中質問,他同時呼吁對印度空軍的戰斗準備狀況進行獨立調查,要求國防部就“陣風戰機首次在實戰中被擊落”的嚴重事件作出公開說明。
盡管印度官方對此保持極為低調,國防部新聞辦公室未就戰機損失作出正面回應,但一些匿名軍方人士承認“印方低估了對手的技術水平”,且對戰斗節奏判斷失誤。
在印度國內,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對莫迪政府軍事決策的質疑,有人甚至將此次空戰失利與2019年“2·27空戰”相提并論,那一次,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1被巴基斯坦F-16擊落,飛行員被俘,印度同樣陷入輿論危機。
隨后還有印度網友挖出猛料:印度采購的“陣風”單價高達2.5億美元,比法國自用版貴三倍,甚至連專用潤滑油的價格都是市場價的23倍,花費這么多錢卻還打不贏造價更低、紙面數據更差的殲-10C,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公眾對莫迪政府的不滿。
除了印度,同樣遭遇輿論危機的還有法國,作為印度近年來重金采購的主力機型,法國制造的“陣風”戰機在實戰中遭遇重大挫敗,勢必將對本國的軍工市場造成慘重打擊。據CNN報道,一名法國高級情報官員確認,“這是陣風戰機首次在現代戰爭背景下遭受重大損失”,盡管法方并未正式通報詳細損毀數量,但該官員承認,“事件極為敏感,尚需更多現場數據進行評估”。說這番話時,該官員也是無比辛酸無奈。
不過也有不少法國網友傾向于將責任歸咎于印度飛行員的技術水平,而非“陣風”本身的性能問題,認為印度空軍的訓練水平不足以駕馭“陣風”這樣高端的戰機,總之就是不承認是陣風的問題。
作為這次沖突中最為亮眼的存在,殲-10C確實火了一把,巴基斯坦自2022年引進首批25架殲-10CE以來,便將其視為對抗印度“陣風”的核心裝備。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赫瓦賈·阿素夫此前曾證實,在4月29日的一次空域對峙中,殲-10C使用K/RKL-700A電子戰吊艙,成功干擾了“陣風”的雷達和通信系統,使其一度喪失態勢感知能力,只能緊急撤退,此次空戰中,殲-10C可能再次運用了類似的電子壓制戰術,讓印度戰機在復雜電磁環境中陷入被動。
目前已確認的4個大致墜機點
不少軍事專家都表示,殲-10C的成功不僅得益于其先進的技術性能,還與巴基斯坦空軍的體系作戰能力密切相關,巴基斯坦裝備的中國產ZDK-03預警機與殲-10C實現了無縫數據鏈整合,能夠實時提供戰場態勢信息,相比之下,印度空軍的A-50EI預警機與“陣風”存在數據鏈兼容性問題,限制了其指揮效率,這種體系上的差距,在高強度空戰中被進一步放大。
目前,印巴兩國官方均未宣布進入戰爭狀態,但緊張態勢仍在升溫,不知道下一步還會發生什么,還是希望南亞和平!
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證實:使用殲-10戰機擊落了印軍“陣風”戰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