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紅場將舉行隆重的閱兵儀式,29國領導人將齊聚莫斯科,與此同時,普京對中國吐露了心聲,特朗普真是怕什么來什么。那么,這一系列事件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普京又對中方說了什么?
紅場即將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的閱兵式,據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透露,已有29國領導人確認出席此次閱兵儀式,其中包括中國、巴西、越南等重要國家,13個國家還將派出軍隊參加分列式。
可以說,這次紅場閱兵已不僅是軍事儀式,更是一場外交秀場。用俄方的話說:“參與此次紅場閱兵的國家人口總量占全球的51.9%,GDP總量占全球29.2%。”這組數據的潛臺詞很明確:即便面臨西方制裁,俄羅斯仍能聚集一半地球的朋友,依舊在國際上有話語權。
同時,盡管西方多國缺席,但多個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仍凸顯了俄羅斯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而巴西總統盧拉拒絕烏克蘭要求而堅持訪俄,更表明部分國家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趨于務實。
這一外交突破的背后,是俄羅斯近年來“向東看”戰略的持續深化。普京在閱兵前接受采訪時就吐露心聲稱,早在25年前便預見亞太將成為全球經濟重心,并據此推動中俄合作。
普京還提到,2000年他首次就任總統后,立刻著手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從解決邊界問題,到推進石油管道建設,再到軍售合作,中俄關系幾乎從那時起,就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他說,今天中俄能發展到這種“沒有上限”的合作狀態,和他當年做出的判斷密不可分。
普京這番話說得很直接,沒有修飾,也沒有繞彎子。他就是在告訴中方:俄羅斯一直把中國當成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在美西方不斷圍堵打壓的大背景下,俄羅斯更需要中國這樣的朋友。
這一判斷與中俄確立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形成歷史呼應。如今,中俄雙邊貿易額從2000年的80億美元躍升至2024年的2448億美元,能源、科技、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已形成“結構性捆綁”——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年輸氣量超380億立方米,北斗與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實現數據共享,本幣結算比例高達92%,中俄之間的深度合作,成為俄羅斯抵御西方制裁的關鍵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特別強調中俄合作“不受外部因素干擾”,這也直接回應了美國試圖“聯俄制華”的傳聞——2024年特朗普勝選后,曾釋放改善美俄關系的信號,包括討論恢復能源合作、暗示俄羅斯重返G7等,但俄方始終沒有偏離對華戰略的基本軌道。
正如普京在瓦爾代論壇上的表態:“俄羅斯從未與任何國家結盟對抗第三方,尤其是中國。”這種立場源于俄美結構性矛盾難以化解的現實:從“通俄門”陰影到歐洲盟友的警惕,特朗普改善對俄關系的空間極其有限。
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普京的話語背后也暗藏著對美國的不滿,他沒有正面點名,但含義非常明顯——美國搞“脫鉤”、搞制裁,想要在俄烏戰場上徹底打垮俄羅斯,結果呢,卻反而促成了中俄關系更進一步,可以說,特朗普害怕的事情已然成了現實。
這一次,29國領導人齊聚莫斯科,很多都來自“全球南方”,這恰恰說明了另一個問題:全球正在發生質變,不再是西方一言堂的時代,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尋找新的路徑、新伙伴。這些國家選擇來莫斯科參加紅場閱兵,不只是對俄羅斯的一種認可,更是一種對抗西方霸權的姿態。
歷史經驗表明,基于零和博弈的離間策略難以撼動內生性戰略協作,普京25年前的戰略預見與中國的持續崛起,共同塑造了當下國際權力轉移的軌跡,而對于試圖以單邊手段重塑秩序的特朗普而言,最大的挑戰或許不是外部對手,而是如何讓“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適應這個不再由單一霸權主導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