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5年授銜名單正式公布后,猛將許世友發現自己被授予上將軍銜時是越想越委屈,于是他便找到周恩來總理說:
“總理,我戰功赫赫資歷深厚,怎么也該是大將啊。”
周總理與許世友
周總理只是笑著對他說:
“你的領導粟裕是大將。”
但許世友依然執著道:
“他是大將頭,我可以是大將尾啊!”
周總理又笑著說:
“蕭克也只是上將呀。”
這下許世友無話可說心服口服。
蕭克
要知道蕭克同樣戰功累累,且資歷遠比許世友深,不僅如此蕭克還是八路軍的首任6位師長之一,但這6位中,只有他沒有成為元帥。
那為何他會“屈居”上將呢?在這位革命前輩身上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上將之首
要想知道為何蕭克會屈居上將,還得從何為八路軍首任6位師長說起。
國共兩黨開展第二次合作聯合抗日時,陜北的紅軍全部改名為八路軍,當時共有3個師,每個師都有正副2名師長。
這6位師長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功赫赫,名揚天下,他們分別是林老總,聶榮臻,賀龍,劉伯承,徐向前和蕭克。
雖說蕭克自解放戰爭后期出于革命需要,離開一線部隊開始負責組建軍事學校,即便任元帥不足,但憑他的資歷和戰功做大將肯定是綽綽有余。
可畢竟實際名額有限,再加上或許當時上級組織考慮到讓蕭克做上將之首,就如同戰神粟裕做大將之首一樣,可以讓更多的將領心服口服。。
比如原本對自己軍銜有不同看法的許世友,一聽說蕭克只是上將便不再辯駁了一樣。事實上蕭克被授予上將的消息傳出去后,有不少人為其打抱不平。
他們說蕭克文韜武略,既能在戰場上揮斥方遒,運籌帷幄,私下里文采斐然,多才多藝,是紅軍隊伍里難得的才子,這個軍銜著實是低了些。
蕭克
可一向淡泊名利,不爭不搶的蕭克卻樂呵呵地說道:
“上將已經是很高啦,我當時參加革命的目的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評不評級別,評哪個級別都不重要,革命人的本心就是為人民服務。”
的確老人家一生豁達大度,身處人生低谷也不怨天尤人,身居高位也從不以權謀私,終其一生都在履行為人民服務四個大字,他老人家在部隊時可謂是能文能武,是名副其實的“儒將”。
將軍書生
蕭克家世代書香門第,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貢生,到了蕭克父親這代雖然家境沒落,但家傳耕讀的門風沒有改變,蕭父是四里八鄉有名的才子,許多人慕名而來向其求字。
蕭克年幼時就幫父親磨墨,潛移默化下他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不僅練得一手好書法,更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
要知道許多將帥都是參加革命后才拿起書本,識文斷字,但蕭克在參加革命前已是能詩善書。
1923年蕭克順利考上憲兵教練所,后該所并入黃埔軍校。
他從學校畢業后受到先進思想影響,第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參加了8月南昌起義,然而南昌起義后蕭克所在部隊遭到伏擊,蕭克也不得不流落四方。
正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當他身上一文毛也沒有的時候,為了湊夠路費,他就開始擺攤賣字。
由于蕭克字寫得很好,當時買他書法的人很多,就這樣靠著這門“手藝”蕭克順利度過了那段“囊中羞澀”的日子。
1928年,蕭克到了井岡山后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從連長一路升至司令員。
6年后的蕭克已經是紅軍第六軍團的軍長了,當時由于國民黨發動對蘇區的第五次“圍剿”,所以第六軍團依據上級指示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
之后抗日戰爭時期蕭克被任命為八路軍120師副師長、晉察冀區副司令,解放戰爭他是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一參謀長等職。
事后多年,蕭克唯一的兒子蕭星華談起父親的指揮才能時,是這么說的:
“他打仗時總是身先士卒,長征前就負傷13次,全身都是疤,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是必定站在前線指揮作戰的。”
蕭克將軍不僅驍勇善戰,也極擅謀略。
1948年時,我黨上級組織得到消息,國民黨傅作義率領4個師裝備精良部隊預備對石家莊發起突襲,但當時石家莊除了有少量的警戒兵力外,是沒有任何主力部隊的。
傅作義
蕭克臨危受命負責保衛石家莊,蕭克到石家莊后出于安全考慮,先是將重要物資分成5撥,共分5日搬完。
老百姓見狀難免有些驚慌,城中不免流言四起,為了穩定人心,蕭克帶領石家莊一眾領導人員,每天晚飯后在街頭散步。
許多市民見“大領導”還能閑庭信步,便覺得事情不大,遂穩定下來,城中井然有序,一片祥和。
直到負責支援石家莊的第6縱隊趕路途中,發現了國民黨支隊正在往石家莊附近的孟縣推進,蕭克得知消息后,識破敵方計謀,立即通知隊伍迎戰,以分割包圍形勢逐個擊破。
部隊得令后便依其所言,將敵人一舉殲滅,終是緩解了石家莊的側面危機。
國民黨傅作義得知消息后,知其詐計已被識破,無法達到突襲目的,只好收兵撤離,至此蕭克圓滿完成保衛任務。
蕭克將軍其實也很善于治軍帶兵,也深得毛主席軍事思想真諦,會打運動戰和伏擊戰。解放戰爭后期他遠離一線戰場,戰功漸少。
但蕭克黨性很強,雖多次變換職務,但他認為都是為黨和人民服務,總是愉快地接受。
而且他在華北軍政大學做副校長期間也為國家培養了不少軍事人才,也算是桃李滿天下了。
到了1949年,蕭克又被調至第4野戰軍兼華中區第一參謀長,而此時的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正是早年與他平起平坐的林彪。
然而一向不爭不搶,淡泊名利的蕭克從未表達過不滿,他積極配合組織安排,為林彪解放華南過程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堅忍不拔
1950年6月,經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蕭克成為第一任中央軍委軍訓部長,他一邊組織機關訓練,另一邊忙于籌備軍事學院諸事,還參與編寫各種軍事條令等重要工作。
不過他對文學熱愛卻絲毫不減,一有空就喜歡鉆研文學,勤練書法。
在他辦公桌上擺著一排長長的筆架,根根毛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書架上也總是擺滿了各種書籍,由此可見蕭克將軍的個人修養。
或許相比對其他將軍來說,蕭克并不十分聲名顯赫,也并非秉政當軸,但他依然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從不以權謀私。
后來蕭克老家的人知道他在京城當了“大官”,有個侄兒便給蕭克寫信希望他能幫助自己找個工作,但蕭克直接回信告訴他說:
“學習全靠自己,自己沒有本事找誰當靠山也沒用,更何況我參加革命是為了解救中國四萬萬同胞,不是為了你們。”
也許也正是蕭克將軍這種不改初心、堅定立場的思想才能讓他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無懼困難,積極樂觀。
1970年蕭克將軍離開北京,來到云山墾殖場,當時住宿條件并不是很好,蕭克的屋子四處漏風,頭頂漏雨,可即便如此困難條件下,蕭克卻能從容面對。
他白天做木匠活,開荒種地,晚上讀書,寫詩,練字,農忙過后還會爬爬山鍛煉身體,生活得很有規律,也過得很充實。
每天早晨天不亮,蕭克便早早起床,在別人拿著犁頭剛走到田間地頭時,蕭克早已忙著澆水施糞,他種的菜地長勢極好,平日里蕭克將軍除了自己吃外,還會分給周圍領軍。
因為屋子里沒有桌椅板凳,為了能更方便地讀書練字,他就跑到集市上買些斧頭等木工工具,自己學著打長桌,書架,小板凳,蕭克將軍最擅長做小板凳,一做就做了十幾個,他自己用不完也會分給周圍老百姓。
群眾拿到蕭將軍做的板凳后也忍不住贊嘆道,遠比集市上賣的還要好。
蕭克將軍生性堅韌,不管經歷再多的苦難,他都能積極應對,永遠充滿干勁、活力。
要知道當時有一些人想不通,或是自怨自艾或是心有憤恨,思想波動很大。但蕭克總是鼓勵旁人要相信黨,相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在云山墾殖場期間,蕭克徒步登頂附近的臨云山就有三次。
那時談不上什么登山裝備,他唯一帶的就是自己編的草鞋,就是憑借這雙草鞋,蕭克每次爬山都是早上出發當天返回,往返三十多里山路。
蕭克晚年談起這段經歷時是這么說得:
“爬山可以磨煉意志,強身健體,當我們在大自然里時便能開闊胸襟。”
由此蕭克即便身處逆境,仍能獨立堅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可窺一斑。
不忘初心
特殊時期結束后,蕭克便被任命為國防部副部長和軍政大學校長,1980年時他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蕭老的秘書張國琦回憶與老將軍一起工作的日子時,說道:
“首長威望很高,但一點架子也沒有,不論任何時候他老人家來找我談問題時,都是商量的口氣。”
張國琦自從做了蕭將軍的秘書后,便跟隨他老人家出席各種調研活動,九十年代社會上刮過一陣“吃喝”風。
蕭老按照組織安排到地方考察,當時對方為表熱情一下子上了10個菜,蕭老到場一看就發火了:
“這也太奢侈了,吃不完可不是浪費嗎!一天到晚大吃大喝,能行嗎,咱們作為機關人員不勤儉節約,后患無窮啊!”
當時地方人員羞臊得恨不得鉆到桌子底下,因為菜已經上了,沒法退,蕭老便安排入席的每個人承包兩個菜,吃不完打包帶走。
至此大家也都了解了蕭老的規矩,沒人再敢大擺宴席。
每次出行,蕭老也總是安排張秘書先預交伙食費,并且外訪結束回單位前,蕭老總是要挨個檢查工作人員的行李,看誰口袋里是不是多了些東西,如果有必須說清楚情況,不能老百姓一針一線,是蕭老從紅軍時期就奉行的準則。
蕭老不忘初心,生活樸素,從不抽煙喝酒,嚴于律己,對身邊的家人也是如此要求,蕭老唯一的兒子蕭星華耳濡目染,上行下效,門風嚴謹清白。
蕭星華以優異的成績從北大哲學系畢業,在農場進行短期鍛煉后先是分配到國家體委工作,由于表現優異又調入武警部隊紀檢部門工作。
有次武警部隊司令員來看望蕭老,提到蕭星華時也忍不住贊嘆道:
“您兒子在武警部隊里表現很好,能力很強。”
沒想到蕭老卻一臉嚴肅說道:
“他年輕,沒打過仗,經驗不足,還需要好好向你們學習。”
蕭老一直鼓勵兒子不要驕傲自滿,更不能仗著自己身份“特殊”就想搞差別待遇。
他一有空就對兒子說:
“你在外面要好好工作,不能辜負中央對你的信任,我也不會為你的工作幫任何忙,以后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蕭星華深知父親秉性,之后在工作崗位上更是兢兢業業,全憑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少將。
要知道蕭老不但身居上將,后期更是官至副國級,可以說是位高權重,有些事只要打個招呼,可以方便不少。
就比如說他老人家的小孫子大學畢業后準備參軍,但體檢時比標準體重輕了0.5公斤,不少人覺得這不過就是蕭老一句話的事。
然而蕭老小孫子聽到別人慫恿他找爺爺通融時,第一個提出反對說爺爺肯定不會同意的,他最討厭以權謀私。
由此可見蕭老對家人要求之嚴格,蕭家恪守奉公,謹言慎行。
最后
1985年蕭老退休后,仍然寶刀不老余熱不減,后來更是憑借自己的作品《浴血羅霄》斬獲茅盾文學獎,簡直堪稱奇跡。
2008年蕭老以102歲高壽與世長辭,將軍雖已逝但精神長存。
挪用曾與他交鋒過敵軍的話來評價將軍:
“他雖長得文質彬彬,但纖弱秀氣的外貌里,是令人震驚的駭人力量!”
人民將永遠懷念他老人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