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軍授銜時,準兵團級干部多數獲得中將軍銜,但段蘇權只被評為少將,并且總干部管理部給段蘇權同志加了個備注,就是“暫授”少將。什么意思呢?難道授予段蘇權少將軍銜,還是有條件的?
紅軍時期段蘇權當過師政委,解放戰爭中在東北野戰軍出任過主力縱隊司令員。按照此等履歷,評為開國中將似乎沒有什么問題,并且1952年全軍干部定級時,他正擔任志愿軍空軍第一副司令,卡標準定了準兵團級。事情發展到這里,倒還是合情合理的。
但55年正式授銜之前,他被追究了“歷史問題”:紅軍時段蘇權因故有過一段脫隊經歷,在當時的條件下,他無法完全自證,失去聯系的幾年是否完全清白,也就是有沒有“通敵”行為。總干部管理部標注“暫授”少將,就是這么來的。按標準他可以是中將,但有個人歷史待查證,所以先定為少將軍銜,等查實情況后再做調整。
“暫授”這兩個字,太壓人了。將軍會不會有情緒呢?顯然是有的,也許軍銜是小、名譽是大,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種不信任。有傳聞說段蘇權在集體授銜后,拒絕佩戴少將肩章,也不愛穿軍服。這些傳言未必是真的,但無風不起浪,段蘇權在得知被評為少將后,心里并不太舒服。
在段將軍看來,1934年自己之所以脫隊,正是因為拼命執行賀老總交代的任務,才導致身體負傷無法行動。這是難以解決的客觀情況,怎么能把這件事算作歷史問題呢?段蘇權感到很委屈,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事情還是要從當年重建黔東獨立師說起。
段蘇權本是紅六軍團政治部的一名下設部長,屬于團級干部。1934年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會師后的紅二、紅六軍團重建起黔東獨立師,提拔段蘇權當了師政委。這個師的實力比較弱,一共才700余人,里面還有不少傷病員。他們接下的任務也極端危險,不排除被“棄車保帥”。賀龍親自囑咐段蘇權,要堅持與敵人周旋20天,為主力贏得時間。
接到命令后,段蘇權很清楚難度巨大,但還是鄭重地向賀老總做出死戰承諾。結果在四川秀山縣的一次戰斗中,段政委腳踝不幸被擊碎,經老鄉李木富好心收留、救治,才活了下來。而獨立師的其他同志就沒有那么幸運了,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王光澤師長壯烈犧牲,七百多人的隊伍,僅十幾個人活下來并艱難找到大部隊,黔東獨立師的番號不復存在。
想起這些往事和犧牲戰友,段蘇權每每感到心痛。他的腳落下終身殘疾,難以長途跋涉去找紅軍部隊,只能先回老家湖南茶陵蟄伏度日。直到1937年國共正式合作抗日,他才暫時獲得安全,乘火車到了山西八路軍駐地,正式歸隊。距離他受傷失蹤,已經過去3年時間,組織甚至為他開過追悼會。
這個時候,正值抗戰初期戰事激烈階段,得知段蘇權還活著大家都十分高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段蘇權重新回到前線,后來逐步成為熱河軍區司令員、冀熱察軍區司令員,執掌我軍作戰部隊。解放戰爭中段蘇權作為東野主力8縱司令員,參加了遼沈戰役,貢獻顯著。所以就重歸部隊后的發展軌跡而言,段蘇權沒有落下太多,履歷仍然是開國中將級別的。
但段蘇權有一個特點,就是性格耿直、容易得罪人。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是志愿軍空軍副司令,1953年段蘇權認為空軍戰報不夠實事求是,夸大了中美空戰交換比,公開質疑一些戰績。段蘇權的做法,最后導致一些人受到處分,也引起了相關領導不悅。這件事,對段蘇權的個人發展多多少少產生了影響。
比較明顯的例證是,若真被質疑脫隊的歷史問題,怎么1952年還定為準兵團級干部?這個級別可不低。只過了幾年時間,他卻被“暫授”少將,名譽上弄得不清不楚。1952年不追究、1955年卻要追究,這期間是不是發生了什么呢?當然也只是一種推論。段蘇權建國后的最高職務,是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1993年將軍因突發腦溢血辭世。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