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擊落印度戰機的數量一會兒一個數,被打掉最多的就是印度從法國買的陣風戰機。
陣風戰機的失利,讓印軍士氣受到重創。可印度空軍在戰機數量上還是有明顯優勢,而巴基斯坦空軍是依靠殲-10CE和梟龍3等新型裝備,在技術層面保持競爭力。
“陣風”被擊落,印度空軍明白,只靠升級蘇-30或多買幾架“陣風”扭轉不了劣勢,引進五代機才是關鍵。
想啥來啥,前幾天美國副總統萬斯親自跑到印度推銷F35,但印度官僚體系根深蒂固,從技術驗證到預算審批,整個流程至少需要五年甚至更久。
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兜里沒幣,F-35不只是戰機,而是一個復雜的作戰系統。
采購成本只是冰山一角,全壽命周期成本高達每架4億美元,40架編隊將吞噬印度未來十年20%的防務預算,對于年均國防預算500億美元的印度來說,意味著需要壓縮其他項目的開支。
F-35需要的不是飛行員,而是"系統操作員"。印軍缺乏數字化戰爭人才儲備,就算買到手,也面臨"有槍無兵"困境。
世界軍事史反復證明,技術代差超過兩代的裝備,接收國幾乎不可能有效操作,這被稱為'裝備消化悖論'。
巴基斯坦的殲10CE戰機,發揮出色,給印度空軍制造了不少麻煩,巴空軍對殲-10CE戰機評價極高。現在,又看上了我國的殲-35E,希望通過引進第五代戰機,縮小和印度空軍的差距,甚至實現技術代差。
你印度買的多,我直接用新一代戰機來碾壓你。
上個月,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扎希爾·艾哈邁德·巴巴爾上將訪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來談生意,巴基斯坦計劃購買40架殲-35AE,也就是我國外貿版的殲-35,甚至,還想在2030年前后采購中國的六代機。
可巴基斯坦也沒錢,每年的軍費只有80億美元,和印度500億美元的軍費相比,差距巨大。
怎么辦?巴基斯坦有自己的辦法,礦產資源和基礎設施合作。
巴基斯坦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并和我國有密切的基建合作,比如瓜德爾港和中巴經濟走廊,盡管財政困難,巴基斯坦依然能通過“以礦抵債”,或者“股份抵押貸款”等方式,購買殲-35。
這場空中對決不僅僅是巴基斯坦與印度的競爭,更是兩國背后戰略支持力量的較量。
中國、俄羅斯、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絕非僅僅是武器供應商。未來的亞洲空戰格局,可能會因為這些武器的選擇而徹底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