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冠軍,怎么有的人能去清華北大,有的人只能去地方大學。
差別最明顯的就是陳芋汐和全紅嬋,兩人是同一個項目的冠軍,怎么陳芋汐去了浙江大學,全紅嬋只去了暨南大學,連985都沒進。
2025年優秀運動員的保送名單對外公示,其中奧運冠軍們的去向成了大眾議論的焦點。
運動員保送大學到底是怎么操作的,是國家分配還是自己選擇?
同樣是射擊項目的冠軍,身為浙江臺州人的黃玉婷保送到了浙江大學,身為蘇州人的盛李豪則選擇北上,保送到了211大學北京體育大學。
而浙江的游泳選手余依婷則保送到了復旦大學。同樣是奧運冠軍,余依婷雖然名氣不大,但她保送的學校比陳芋汐,盛李豪這兩位世界冠軍都要好。
運動員保送的高校和成績的高低沒有必然的關系,和運動員的戶籍和個人選擇倒是有很大的關系。
就算是奧運冠軍,也并不是無所顧忌,隨意挑選。清華招收的運動員很少,今年成功進入清華的運動員是巴黎奧運會射擊冠軍謝瑜,廣東籃球青年隊球員何文煒。
謝瑜出生貴州大山,被媒體稱為罕見的“寒門出貴子”。他的情況和全紅嬋類似,沒有任何的背景,為啥清華不要全紅嬋呢?
近幾年被清華錄取過奧運冠軍有楊倩和葉詩文,蘇翊鳴。每個學校對于錄取都有自己的規定,本科錄取是最為嚴格的環節。
清華已經是慷慨的了,北大錄取的奧運選手更少,本科幾乎沒有。運動員讀北大只能讀碩士,并且大多數都是2年制定向培養。
就比如王楚欽去北大讀碩士不用考試,但是他也不占用普通學生的名額,因為他的這個碩士就是相關單位需要送來培訓的,跟普通的學術研究不一回事。
丁寧也在北大讀過碩士。即使是奧運冠軍,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讀清華北大的。因為本科學歷最為重要,所以名人在清北讀研容易,本科錄取卻很難。
即使相關學校對運動員大幅度降低分數,但是有些運動員還是滿足不了。對于幾乎沒有上過文化課的運動員來說,省里會給他們安排本省最好的資源和學校。
全紅嬋選暨大真不是“低就”。這姑娘老家在廣東湛江,暨南大學在廣州,訓練基地也在省內,選家門口的211明顯更實際。
再說蘇炳添當上暨大體育學院副院長后,還專門搞了個“冠軍班”,文化課跟著訓練走,論文能拿跳水動作分析當選題,這安排不比硬啃微積分強?
全紅嬋家都是農民,不能為她規劃未來,她成長到現在一直是靠著國家隊的管理。所以她需要的是蘇炳添這樣一位懂運動員的老師,幫助她完成過渡,規劃未來。
而陳芋汐家三代搞體育,她的家庭眼光更長遠,對她有更高的規劃。她和全紅嬋一樣的訓練強度,但是陳芋汐一直在學習英語,補習文化課。
陳芋汐一直積極參加上海和浙江地區的活動,還被選為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委員。也許陳芋汐將來會從政也不一定。
這就好比全紅嬋和陳芋汐跳水的動作不同,未來的規劃不同,但她們將來一定都能都能濺起滿分水花。
有人說,運動員保送大學會不會是一種不公平。但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體育商業化繁榮,運動員會越來越值錢,歐美和日本的大學都對運動員青睞有加。
哈佛大學的體育生分數線可以比普通學生低100分,錄取率卻高達83%。大學里的體育教練會到地方高中去挑人,只要被挑中就能保送大學。
對于外國人來說,學校的運動隊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有中國留學生反映,他們去日本留學,想要加入足球隊,結果根本接受不了。
因為學校里的球隊沒有假期,所有的周末寒暑假都要參加訓練,所有人都統一剃平頭,軍事化管理。
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社團都是玩玩,踢球只是娛樂,一個大學球隊弄得跟軍訓一樣,簡直是不正常。
西方社會一向崇尚什么自由,快樂,但是他們的體育教育卻高壓,嚴格,競爭激烈。所以運動員出身的孩子,不管是考大學還是找工作,都非常受人青睞。
斯坦福大學招生辦主任曾透露,他們招體育生主要看重三點:抗壓能力、時間管理、團隊領導力,這些素質比成績滿分管用。
運動經歷不僅是簡歷裝飾,實則是頂級圈層的敲門磚。谷愛凌在拿到冠軍之后,直接可以和西方眾多老錢的子女交際,社會身份又上升一個等級。
谷愛凌身高一米75,穿上高跟鞋之后至少一米八,但是在她和同學的合照里,沒有一個比她低的男同學,這就是因為西方大學總是挑選有體育成績的學生。
牛津大學賽艇隊每年招新,考的不是體能而是家世背景——畢竟能凌晨五點起床訓練的,多半是繼承莊園不用打工的公子哥。這種隱形人脈網,可比課堂知識值錢多了。
體育從來不只是運動,它是跨越階層的云梯、打破偏見的鐵錘,更是埋藏在人類基因里的生存本能。
西方大學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影響力能不能延續,所以他們招收的是將來掌握社會資源,能對社會有巨大影響力,將來能在各行各業成為領導的人。
所以西方大學喜歡錄取富二代,官二代,還有體育明星,以及個別的天才。因為在他們一百多年的經驗中,這少部分人將來可以掌握90%的社會資源。
再看國外,美國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規模已達190億美元,英國私校每年收30萬人民幣就為教孩子馬術。
相比之下,中國家長還停留在“跳繩為中考”的階段。但話說回來,中國的大學本身的目標和西方并不一樣。
我們的大學是要讓更多普通的孩子,打破天花板改變命運,所以錄取的體育生遠比西方少。2025年,全國保送1011人,少部分是奧運冠軍。
真正的問題在于,那些有資源把孩子培養成運動員,讓他們能夠抓住機會走上名校的家庭。這些孩子不僅運動優秀,成績也都不差。
怪不得現在的家長都這么的焦慮,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那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