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白宮橢圓辦公室內,特朗普為駐華大使珀杜主持宣誓時,面對記者關于“是否愿降關稅換取談判”的追問,只冷冷拋出一句“不”。
這聲傲慢的拒絕,與三天前他聲稱“會在適當時間降低關稅”的松動態勢形成鮮明反差。然而這場表演般的強硬姿態,卻被中國外交部次日公布的瑞士會談安排徹底拆穿!
當中方宣布將與美國財長貝森特展開關稅戰以來首次高層接觸時,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已淪為一場自導自演的獨角戲。
“145%關稅”困局:從經濟武器到政治枷鎖
這場戲碼的荒誕性,早在4月22日便埋下伏筆,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將中國商品關稅提升至145%,試圖復制2018年貿易戰的“輝煌戰績”。
但現實卻狠狠打臉:美國一季度GDP萎縮0.3%,洛杉磯港集裝箱吞吐量暴跌35.9%,沃爾瑪貨架因供應鏈斷裂出現空置,普通家庭年開支激增1900美元。
就連特朗普最忠實的“紅脖子”選民也忍無可忍——愛荷華州大豆價格較關稅戰前下跌28%,憤怒的農民將“陣風”戰機模型扔進篝火,抗議政府“用黃金價買廢鐵”。
更諷刺的是,這場“關稅秀”連基本邏輯都難以自洽。5月5日,特朗普還在福克斯新聞吹噓“中國因關稅經濟崩潰”,三天后卻改口承認“不降關稅就做不了生意”;財政部長貝森特一邊宣稱“關稅不可持續”,一邊將30億美元小額關稅豁免緊急取消!
白宮內部文件顯示,為維持對華芯片封鎖,美國企業被迫以3倍價格從黑市采購中國稀土。這種精神分裂式的政策,連《華爾街日報》都嘲諷:“特朗普的關稅就像漏氣的救生圈——既浮不起來,又舍不得扔。”
中方的“談判藝術”:以靜制動的戰略定力
面對美方反復橫跳,中國用一套“太極推手”化解攻勢。當特朗普4月25日放話“中國必須主動打電話”時,駐美大使館直接回懟“停止威脅訛詐”。
5月2日美方宣布跨境電商新關稅當天,商務部僅用“正在評估”四字回應;直到5月7日瑞士會談官宣,中方才亮出底牌——談判可以談,但前提是美方必須取消單邊關稅、停止脅迫。這種“你出招我拆招,你挑釁我晾著”的策略,讓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成了打在棉花上的重拳。
數據揭示更深層博弈:盡管對美出口受關稅沖擊下降77%,中國通過擴大內需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推高至6.8%增速;華為麒麟芯片國產化率突破90%,Temu跨境電商啟用墨西哥海外倉規避關稅;就連被美方視為“殺手锏”的芬太尼議題,也因中國嚴格管控出口而失去炒作空間。
正如商務部發言人所說:“打,我們奉陪到底;談,大門始終敞開——但跪著求來的協議,我們寧可不要。”
全球覺醒:單極霸權的黃昏時刻
這場較量早已超越雙邊范疇,演變為世界秩序重構的縮影。當特朗普5月7日堅稱“絕不降關稅”時,歐盟宣布對美298億歐元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印尼叫停F-15EX訂單轉購梟龍Block3戰機,沙特啟動殲-10CE采購評估。
連美國傳統盟友日本也悄悄將35%半導體材料訂單轉給中企,東京電子高管坦言:“跟著美國斷供,等于自殺。”
多邊機制的重組更顯趨勢——RCEP成員國貿易額逆勢增長12%,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發行首筆人民幣債券,甚至美債最大持有國日本都在3月拋售346億美元轉投黃金。
這些動向印證了巴菲特退休前的警告:“當3億人自嗨、75億人唾棄時,美元霸權離崩塌就不遠了。”
5月9日,當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踏上瑞士土地時,他攜帶的不僅是談判方案,更是一份新時代的宣言書:那個靠航母和美元就能橫行世界的時代,正在華為生產線與中歐班列的轟鳴中走向終結。
而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的咆哮,不過是舊秩序最后的回音,上任不過百天就消耗殆盡了美國僅有的優勢,特朗普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了,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