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
文旅市場熱度再創新高
但火爆背后
一些生態敏感區也面臨著
因游客超載而被破壞的風險
如何在讓“流量”變“留量”的同時
守住生態紅線
實現生態保護和文旅發展之間的平衡
是擺在各地基層治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不久前
四川一村鎮將村民的麥田打造為“網紅打卡地”
希望借助美麗的田園景觀吸引游客
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但隨著越來越多游客拍照打卡
部分游客肆意踐踏麥田
導致麥田被大面積損壞
廣西一地質公園的鐘乳石
也因缺乏引導被游客刻上“到此一游”
令人痛心
在社交媒體助推下
一些生態脆弱地區成為“網紅打卡點”
游客蜂擁而至
卻讓自然環境不堪重負
而隨著戶外探險、徒步、露營等
活動的日益興起
不少游客也開始前往一些
未開發、未開放的區域
不僅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也可能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保護生態環境
一些地方開始探索“留白”發展模式
“世界雙遺產”黃山為主要景點輪流“放假”
云南哈尼梯田讓當地村民擔任“生態導游”
引導游客在體驗中自覺保護環境
面對游客來訪
基層治理既不能簡單限流
影響文旅經濟活力
也不能放任自流
導致生態失控
如何讓保護生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如何用長遠眼光謀劃文旅與生態的共生之道
下期基層圓桌會
我們就一起聊聊
【文旅發展與生態保護】
你有什么想說的
你有什么建議和辦法
請在評論區留言
或可通過郵箱投稿
bytjcyzh@163.com
【劃重點!】
半月談雜志社聯合北京民生智庫
共同策劃
“美麗中國我先行”調查
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參加
本次美麗中國建設公眾評價調查
來源:半月談
策劃:秦黛新 徐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