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實踐》第5期“北疆新實踐”專欄中刊發了呼倫貝爾市委書記王旺盛題為《呼倫貝爾大草原文化品牌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的文章,全文如下:
呼倫貝爾地區紅色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森林文化、戍邊文化多元交融、和諧共生,既涵蓋北疆文化主要類型,又體現了地域文化特色。呼倫貝爾市結合北疆文化建設實踐探索,提出了打造呼倫貝爾大草原文化品牌的思路舉措,為北疆文化建設貢獻了呼倫貝爾力量。
扎實推進文化建設
理論研究不斷拓展。與中國社科院、內蒙古大學等區內外科研院校開展交流合作,創設全區首家北疆文化實踐基地和市級研究基地,系統梳理紅色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森林文化、戍邊文化豐富內涵,建立涵蓋232項重要元素的“文化素材庫”,全力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級科研立項。發揮8家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社科基金導向作用,持續推進項目研究和“智庫”建設,首批入庫業內專家學者85名,征集梳理北疆文化建設理論研究項目89個、市級研究課題26項,入選自治區北疆文化建設項目名單17個,發表原創理論文章25篇,其中《額爾古納市打造“戍邊文化”品牌,用文化軟實力助推邊疆治理現代化》課題被自治區邊疆治理研究中心作為全區唯一典型案例推薦。
傳播推廣深入人心。精心實施北疆文化品牌全媒體傳播工程,統籌內宣外宣、網上網下等各類傳播平臺,開設“呼倫貝爾大草原·探城”“思想草原”等文化專版專欄25個。發揮“理論學習輕騎兵”“百姓名嘴”等基層宣講隊伍特色優勢,舉辦“聲潤北疆”北疆文化大講堂,組織主題宣講1.6萬余場,開展中華傳統節日等各系列主題宣教活動700余場。
文藝創作成果豐碩。以北疆文化創作和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為抓手,加強重點創作引導扶持和項目管理,推出一批精品力作。《騎馬周游世界》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巴桑的大海》獲百花文學獎,散文集《草原生靈筆記》《隱于遼闊的時光》獲魯迅文學獎提名。近年來,7部作品獲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3部作品獲藝術創作“薩日納”獎,8部作品獲文學創作“索龍嘎”獎;歌舞劇《呼倫貝爾大雪原》被自治區重大主題文藝創作項目收錄;《田園歡歌》獲全區廣場舞大賽一等獎。
傾力打造文化高地
交流互鑒頻繁深入。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為目標,努力營造藝術名家匯聚之城、文化惠民示范之城、民族特色彰顯之城。赴上海、南寧、海口等10個城市開展“紅色文藝輕騎兵”保利劇院巡演,舉辦“非遺傳承尋根脈映山紅花兩地開”等大型歌舞演出。承辦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精品展、“放歌北疆·書寫百姓”內蒙古風景畫學會優秀作品呼倫貝爾巡展,開展優秀曲藝節目展演、《草原》自然寫作營和星空詩會等自治區級重大文藝活動和粵蒙兩地作協“結對子”系列文學活動。
“油畫之城”濃墨重彩。立足“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積極搭建“國字頭”油畫新平臺,逐步構建“1+N”油畫藝術場館集群,全市建成油畫寫生地16個,畫廊畫材、藝術品經營企業64家,藝術休閑等企業100余家。與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等知名團體和高校共建呼倫貝爾創作寫生教學基地,全國23家知名院校成為“油畫之城”合作院校,邀請中國美協主席范迪安等全國知名畫家赴呼倫貝爾市采風寫生創作并舉辦作品展。
冰雪名片出圈出彩。做精“旅游+”“+旅游”文章,推動旅游與冰雪文化、民俗、美食等業態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冰雪運動名城”等城市品牌,積極推廣冰雪那達慕、冬季英雄會、中俄蒙冬泳邀請賽等賽事活動,開展“暢游呼倫貝爾共享幸福生活”等主題宣傳,推出“銀冬紅春的變奏”“尋找春天的使者”等36個系列報道。
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文化陣地日趨完善。推進歷史博物館、烏蘭牧騎宮等一批高水平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和城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全市現有各類文化陣地1619個,新型文化空間100個,創新推出“15分鐘文旅惠民圈”“15分鐘公共閱讀圈”“文化惠民超市”“群星小舞臺”等,讓社會各界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深入實施優秀少數民族文化轉化等工程,依托12個國有文藝院團和30家社會文化團體,廣泛開展“四季”村晚、“村歌嘹亮”等文化活動,積極培育農牧民文藝匯演等群眾性文化品牌。加強烏蘭牧騎政治建設,精心開展烏蘭牧騎“學·創·演”,組織舉辦藝術沙龍、“百團千場下基層”文藝惠民演出,開展“文化進商城、劇團進商場”惠民助企行動和“戲曲進校園”“戲曲進鄉村”“公益電影+”放映等重點文化惠民活動3.6萬場次。
數字賦能創新服務。健全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制度機制,建設“呼倫貝爾文化資源包”,收集整理5000余條數據。標準化配置文旅智能e點通、終端交互屏等數字化功能主題文化服務體驗設備,提供24小時不間斷文化服務。研發手機移動端“呼倫貝爾文化旅游惠民活動日歷”,發布各類活動2100余場,群眾文化機構組織文化活動5000余次,服務群眾2000余萬人次。
構建國內國際傳播矩陣
對外宣傳出新出彩。建立“地市級+旗縣級”媒體宣傳矩陣,配合完成文化類節目《非遺里的中國》《非來不可》和綜藝節目《家鄉的年味:內蒙古呼倫貝爾》等制作拍攝。與貴州“村超”聯合開展“草原山水足夠精彩”大型推介活動,實現官媒自媒聯動、線上線下同頻、區內區外呼應的強勁宣傳聲勢,總傳播量達3.8億次。
國際交流走深走實。締結19個國際友好城市,與35所高校開展國際合作。在教育、科技、文旅、體育、醫療等領域不斷深化與俄羅斯、蒙古國等交流合作,2024年48批次、4640名俄蒙青少年到呼倫貝爾市參加研學體驗活動,共同開展“我在中國有個家”“游在額爾古納”“特色課程體驗”等主題實踐活動,成功舉辦11屆“烏音嘎”國際書法展、21屆中俄蒙國際冰雪節、16屆中國(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中國電影海外行等活動,不斷擦亮國際文化交流名片。
國際外宣有聲有色。精耕“克魯倫”“阿科諾”等國際外宣平臺,充分借助“外嘴”講述中國故事、內蒙古故事和呼倫貝爾故事。組織呼倫貝爾市外國友人參加“我眼中的中國”系列文化交流活動,生動展現城市建設、民俗文化。成立“天邊·呼倫貝爾”等4家國際傳播工作室。強化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建設,推行“黨媒+融媒+網信”網絡外宣方式,制作推介作品31455件。
作者:呼倫貝爾市委書記 王旺盛
▌來源:實踐雜志社
編輯:胡夢瑩
編審:趙宗杰 張革
終審:劉暢 雷建軍
總監制:肇慧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