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看晚了,我們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竟然全是損傷孩子大腦發育的“毒習慣”。
大寶無一例外,全部中招。
越是了解的越詳細,越是心有余悸,大家可以對照看下,自家的娃“中招”了嗎?
如若沒有,恭喜你;
即便不幸“中招”,現在改也來得及,孩子的大腦一直處于發育之中,到25歲才會完全發育成熟。
以下四個“毒習慣”,知道后一定要及時繞行啊,不要讓它們再加重損傷孩子的大腦了。
第一個:作息不規律,總是熬夜
不知從何時起,大寶愛上了熬夜,每晚不到12點過后,他不會心甘情愿的上床休息。
即便是白天在學校已經全部完成了作業,回到家也要磨磨蹭蹭,不想提前洗漱睡覺。
反思了一下,主要原因不外乎:
一是習慣養成,受家庭環境影響,家庭成員都沒有早睡的習慣,大人玩手機經常會到很晚,不是到某個時間統一熄燈休息;
二是生理變化,據說青春期的孩子體內褪黑素分泌時間會自然延遲2小時,很多孩子到了晚上11點甚至更晚才會感到困倦。
這么看來,按晚上12點入睡,到第二天早晨最遲6點半要起床,大寶一晚上總共休息時間不足7個小時,還不包括深度睡眠時間。
教育部規定:小學生睡眠時間要達到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而據《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數據顯示:超80%中小學生存在睡眠不足問題;僅有7%的中學生能在23點前入睡,而早晨6-7點起床是普遍現象。
長期睡眠不足導致記憶力下降、生長發育受阻、肥胖和免疫力下降以及出現易怒、抑郁、焦慮等情緒風險。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對3000名青少年的調查研究顯示:30%的青少年因睡眠不足出現情緒問題。
大寶也存在這種情況,總是有情緒火山在涌動,不知道什么時候爆發,一方面和家庭教養環境有關,一方面睡眠不足、休息不規律、睡得晚也是極大誘因。
為什么睡眠不足不僅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還會損傷孩子的大腦呢?
這是因為只有在深度睡眠時,大腦才會啟動一種獨特的“清洗程序”,清除白天積累的代謝廢物和毒素。
這一機制對大腦健康、記憶鞏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預防至關重要。
波士頓的科學家曾拍下大腦進行“清洗”的過程:
進入睡眠狀態時,腦脊液會以節奏的脈沖涌入大腦,沖刷代謝廢物,如β-淀粉樣蛋白,而這種物質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物質。
不只如此,深度睡眠時大腦會重組突觸連接,強化重要記憶,剔除無用信息。這對鞏固記憶和學習能力非常重要。
休息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此話不假。
如何讓孩子提升深度睡眠質量:
√ 盡量讓孩子早睡,大一點的孩子最好在11點之前上床,小一點的娃也要10點前上床,確保11—3點進入深睡眠狀態;
√ 睡前避免劇烈運動、太興奮,吃的過飽、不消化;
√睡前不玩手機,手機中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推遲深度睡眠出現時間。
第二個:不吃早餐、高糖飲食
因為晚上上床太晚,盡管大寶入睡較快,但是整體上還是睡眠時間不足,導致早上起床的時候慌里慌張,準備好的早飯他也顧不上吃。
有時候上學路上在路邊買個雞蛋灌餅,狼吞虎咽的吃完,更多時候是空著肚子就去上學去了。
因為我是帶著妞妞在另外一個地方居住,距離老房子坐地鐵還得近一個小時,大寶上初中后大部分時間沒有和他住在一起。
得知他不吃早飯后,真的很痛心,查閱資料得知,孩子不吃早飯的危害比想象中的嚴重,不僅是肚子餓、營養跟不上那么簡單;
還會引起代謝系統混亂、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膽結石和胃病的隱患,而且對情緒和大腦也有極大的傷害。
低血糖狀態下會引發孩子自身大腦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情緒調節能力下降,易怒和焦慮;
經過一晚上的消耗,人體的肝糖原消耗殆盡,如果沒有及時補充,大腦就會缺乏能量供給,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會下降。
英國利茲大學研究發現,不吃早飯的學生在上午課程中的反應速度降低 20%~35%。
因為不吃早飯,導致大寶有暴飲暴食的傾向,熱衷喜歡高糖高熱量的食物,有時候也會不知道饑飽,吃得過多且不健康。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往往餓得很的時候,對甜食、糕點就會特別渴望,也會無形攝入很多,其實這并不是身體所需的必需物質。
《你是你吃出來的》一書中提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地中海飲食,既簡單清淡又富含營養,主要包括:糧食以五谷雜糧為主、吃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取優質蛋白。
準備給大寶這樣改善飲食:
√ 早餐一定要吃,準備好牛奶,即便是起晚了,也能方便充饑;
而我準備一周回去三天給他做早餐,計劃早餐兩片全麥面包、一個煎雞蛋、兩片番茄、三片牛肉、一片生菜葉,可以組合成一個他喜歡吃的三明治,再吃幾朵西蘭花、一塊蘋果、一盒奶,營養足夠了。
√ 上學期間午餐和晚餐他都是在學校吃的,周末給孩子改變伙食,保證一周吃一次魚、吃一次燉牛肉,主食白米飯中加入糙米。
第三個:過度依賴電子產品
因為平時對手機、電腦管控較嚴,周內他很少接觸到,但是周末一旦放開,他就會表現出很依賴,甚至過年的時候還要求游戲跨年。
電子屏幕是讓孩子大腦“萎縮”的隱形殺手,研究表明: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讓孩子大腦前額葉皮質變薄,專注力和記憶力都會下降。
受到手機上癮的大腦,由于多巴胺被不斷刺激釋放,直接損傷殺死連接的神經元,孩子認知功能區域不斷受到損傷。
《屏幕時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中提到,z一代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缺乏自信、不愿冒險等,尤其是抑郁和自殺近年來猛增,焦慮和孤獨已經達到危急程度。
面對手機,比起武斷干涉,家長不如用健康積極的方式使用科技、解決難題:
第一,做好榜樣,不當低頭族,家中設立無屏幕區域,加強和孩子愛的連接,多和孩子進行健康的親子互動活動;
第二,盡量延遲使用年齡,2歲前不要使用,交付手機前做好溝通工作;孩子使用手機后,家長也要做好陪玩監督工作。
第四個:久坐不動、不愛運動
還是拿大寶舉例子吧,因為這些“毒習慣”他真的是全占了。
小的時候他的活動量大,即便是吃得多也都消化掉了,從5、6年級開始,因為學業開始加重,他很少再進行戶外運動,都是催一催他才動一動,導致現在160斤,他還一直發愁,自己到中考體育拖后腿怎么辦。
他對自己還不自信,總是說自己的腦子不好使,沒有其他人聰明。
其實他的腦瓜先天還是不錯的,數學輕輕松松就能學好,英語在家沒見他學過也能過90分,語文、歷史等背誦的東西,也能輕松背過。
但是進入青春期不愛運動的他,是在消耗自己的智力存款。
他說有時候為了趕當天作業進度,連晚飯都不吃、也不動彈,就一連幾個小時趴在桌子上寫作業。
久坐不動危害堪比吸煙,不僅對心血管、骨骼肌肉、代謝系統有危害,而且還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減少腦部血流量,影響記憶。
打算還得人為強制性的讓大寶多活動:
叮囑他在學校時課間十分鐘起來活動;最好每天晚上跳繩二十分鐘;
一周至少三到四天早上起來跑步半個小時;
一周至少進行一次爬山、遠足、騎行等活動;
假期保證每天可以打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羽毛球或乒乓球。
這些“毒習慣”你們家有嗎?你有好的解決方法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