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人活著哪有不瘋的,都是硬撐罷了。
秉持著“社會和我,總得瘋一個”的心態,社畜們把上班上成了上墳,受困于鍵盤和顯示器之間,終身監禁。
在朋友圈無能狂怒,胡言亂語是基操,腦干缺失是王道。
將自己的精神狀態掛上地鐵樹洞,只求一個集體瘋癲。
是的沒錯,繼「佛系文學」后,「發瘋文學」正式走紅了。
當大家發現“溫良恭儉讓”解決不了問題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摒棄體面和板正,用跳脫的言行,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在這場集體發瘋中,有人捍衛了自己的權益;有人擺脫了精神內耗;還有人,治愈了自己。
還是那句話,做人,沒必要太正常。
今天,我們收集了一些當代年輕人的「發瘋」瞬間。
看完TA們的經歷,你就會發現——
發瘋,不但能帶來快樂,還能治好各種結節!
發瘋能獲得尊重
@耽于美色:
高鐵上有一個小孩不停尖叫,整個車廂像人間煉獄,父母也沒有要管的意思。我直接站起來跟著一起尖叫:
“能不能別吵了!我有精神病!我快崩潰了!”
整個車廂頓時鴉雀無聲,我很滿意。后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他們都叫我高鐵俠。
如果在沒有相同教養的社會里,有教養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那不如不要這份教養。
@Arisssssss:
發瘋真的有用!
在景點排隊的時候,突然有人插隊,好聲好氣地跟他們說“不好意思,這里有人排隊呢”,他們當作沒聽見,左顧右盼看風景。
氣的我直接抓住其中一個大媽的肩膀大聲尖叫,就是那種“啊啊啊啊不要插隊啊啊啊啊”的嘶聲裂肺的大吼,結果整隊插隊的大爺大媽直接彈開四散。
當我開始發瘋,世界突然正常了。
@琉玄:
搬家的時候保安不讓我搬,給我羅列了一堆規矩,我就按照他們的要求,遞交了各種材料證明。
結果等到搬家公司的人來了依然不讓我搬!一群人站在門口左顧右盼,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是我變身成瘋婆娘,大聲質問他們“你們是不是想要我死!”,他們才開始傻眼陪笑:多大點兒事啊至于嗎,算了算了……我才終于順利出門。
為什么非要把人逼上樓頂,才勸人下來?
@樹莓葉兒:
周日早上7點,睡的正香呢,隔壁家的小男孩突然開始嚎哭,哀鳴了5分鐘都沒有大人來管,也沒有任何要停止的跡象。
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默默抱著被子,去睡次臥那硬硬的榻榻米,并且還要重新鋪床。
但這次,我不想忍了!
我深吸一口氣,用比隔壁小孩更尖銳、犀利的聲音尖叫,叫到缺氧。
當我停下來的時候,發現隔壁已經悄無聲息。我倒頭就睡,比以往任何一個周末都睡得更香。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發瘋能擺脫內耗
@考拉:
在技術崗位勤懇工作了3年,疫情期間公司為了節約成本進行了裁員,部門里所有的工作量幾乎都傾注到了我身上。
后來我因病請假,新來的領導竟然不停質問我是不是在借病逃避工作。
在一個加班的夜晚,我內心的委屈和憤恨達到頂峰。隨后,我頭發散亂地來到領導面前,一邊嚎啕大哭一邊指責他:
“我干了3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家里人對我目前一干三的狀況連打帶罵,求求你給我條活路吧!”
瘋過一場后,我發現自己在職場上的生存情況反而變得寬松,領導開始正視我的需求,讓我的工作量回歸到了正常水平,也不再動輒指責。
說真的,很多時候,與其精神內耗自己,不如發瘋外耗別人。
@哩哩:
研究生導師總是不按職責分配任務,這點讓我很氣憤。
有一次,導師又讓我幫忙匯總每個人的數據,這根本不屬于我的職責范圍,思來想去,我決定不再忍氣吞聲,直接發信息表達了我的不滿:
“我已經很配合了,你說的這個部分XX不做,讓我來搞嗎?”
對于我這種從小到大都是“乖乖女”的女生來說,這種毫不客氣的說法方式已經屬于“放飛自我”的范疇了。雖然很沒禮貌,但真的很爽。
能幫你捍衛權利的人,永遠只有你自己。
@溫柔:
主任平時下班了沒事兒干,就總喜歡叫我寫文章,要求還賊多。
昨晚又給我布置任務,我真的忍不下去了,直接瘋批屬性大爆發,連夜用AI給他寫了十幾篇,卡在半夜12點一次性發給他,讓他感受一下什么叫打工人的無聲抵抗。
結果收到信息后,主任立馬跑來關心我的精神狀態,并主動給我減輕了工作量。
我覺得「發瘋」的意義在于,當我們陷入困境時,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掙扎和反抗的勇氣。
發瘋能治愈自己
@橘子:
身為五月天鐵粉,上個月和朋友好不容易搶到了演唱會的門票,我們尋思著幾年沒見面了,難得的重逢加上期待已久的演唱會,怎么樣也得好好“瘋”一把。
于是兩人一起在理發店坐了7個小時,染了非常出格的粉發和藍發。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把頭發染的這么顯眼,真的超激動!演唱會很嗨,后勁很大,喊得嗓子都啞了,終于圓了夢。雖然爸爸因為染發的事情到現在還在跟我冷戰,但我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發瘋挺好,這一生一回匆匆的人間,怎么活怎么過都是可以的。
@烏梅子醬:
水水是我最好的閨蜜,我們認識了十多年,期間經歷了畢業、結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到今天依然并肩前行著。
在即將步入40歲的這個夏天,我們放下家庭和工作,驅車開啟了一趟短途自駕游。
在微風拂面的傍晚,我看著她跟著車載音樂輕聲哼唱的側臉,對她說:水水,四十歲要更愛自己,更自由!
那兩個小時,我們不再是媽媽和妻子,只是自己。
偶爾抽離生活,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
@卷二:
我從小就是個很守規則的人,做事一向循規蹈矩。一次加班到深夜,走出大樓,吹著晚風,我決定騎行回家。
此時的大街已經空蕩無人,到一個紅綠燈路口,我心里突然涌起了一種想要突破規則的沖動,我對自己說:今晚路過的每一個紅綠燈,我都闖過去好了!
那一晚,我在大街上瘋狂騎車,無視每一個紅綠燈,像一個做了壞事但心里很爽的小孩,有著前所未有的暢快。
“發瘋”鼓勵我去反叛過往的規則和隱忍,讓我品嘗到了不受束縛的片刻自由。
「發瘋文學」的盛行,說到底是人們對于“標準化”生活的一場小反叛。
也許只有在做出瘋狂舉動的那個瞬間,我們才能真正找回鮮活的自己。
所以啊,在某些壓抑與憤懣的時刻,我們還是需要一點臟話,需要一點刺激,需要一點與眾不同的離奇經歷。
在適度的出格中,撕開一個裂口,讓緊繃的生活得以喘息。
當然啦,“發瘋”絕不是鼓勵大家罔顧道德與法律、無節制地去宣泄自己的不滿。
而是想讓大家知道:
當難題來臨時,不妨允許自己松松心里的那一根弦。
當難題來臨時
不妨允許自己松松那根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