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8日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獲悉,該院秦川教授團隊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動脈粥樣硬化加劇腦白質損傷及認知功能障礙的致病機制,為動脈粥樣硬化人群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防治提供了新視角。相關研究成果5月8日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代謝》。
據介紹,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血管性癡呆已成為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見癡呆類型。動脈粥樣硬化與血管性癡呆之間存在關聯,但動脈粥樣硬化與腦白質損傷及認知功能障礙之間的潛在病理機制尚未明確。這給動脈粥樣硬化人群的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防治帶來較大挑戰。
研究中,團隊綜合運用公共數據庫、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隊列、單細胞測序及多組學聯合分析等技術手段,發現了動脈粥樣硬化循環外泌體的異質性。這些外泌體能夠將氧化還原失衡和代謝缺陷傳遞至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小膠質細胞,從而加劇缺血性腦白質損傷和認知功能障礙。這揭示了動脈粥樣硬化加劇腦白質損傷的全新病理生理機制。
圖為相關研究成果。(受訪者供圖)
秦川團隊的研究,為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預警和共病治療提供了潛在靶點。他們認為,通過評估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外周血外泌體miR-101-3p,可以預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展和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風險。此外,靶向Nrf2的臨床藥物干預,有望成為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合并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新方法。(記者閆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