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商業觀察
文/德黑蘭
冰火兩重天。
據拓普研究院數據報告顯示,今年五一檔,內地電影總票房同比下降51.1%,跌至檔期影史第七,甚至不及假期時長只有3天的2017年。
一邊繼續下行,另一邊卻是持續火熱。
紅果“五一劇場” 爆款新作頻出,《梔梔復梔梔》一度沖上微博熱搜前三,《云渺 2:我修仙多年強億點怎么了》的站內熱度值直逼一億,《嬌鶯》也在五一假期期間連續登榜 DataEye 紅果熱榜 TOP5,熱度均維持在8000W。
芒果TV大芒“元劇場”的《姜頌》也表現得特別爭氣,首周話題量輕松突破5.5 億,引發廣泛關注;出自騰訊視頻微短劇“火星計劃”的《藏珠》,同樣以精品化創作成為“躍出水面”的佼佼者,為古風短劇賽道樹立了極具代表性的高質量標桿。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騰訊視頻與長信傳媒聯合打造的市場“首部投資過億短劇”《獅城山海》。
4月30日上線首日,該劇收視率即達到1.530%,位列中國視聽大數據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日榜第三位。次日,騰訊視頻站內熱度突破21000,后又攀升至22000+,超越《執筆》,創下平臺短劇類歷史最高熱度紀錄。
本就熱鬧的市場更加激情翻涌,也更加擁擠不堪。長信傳媒豪擲億元的背后,越來越多的傳統劇作公司還在走到臺前,激情論述著向“短”的雄心與期望。
帶著缺憾的驚喜
利刃出鞘,必現雙鋒。
作為長信傳媒"南洋系列"的衍生作品,《獅城山海》大膽跳脫出《小娘惹》《南洋女兒情》等前作的女性敘事框架,將鏡頭對準了華人梟雄傳奇,以20世紀初的南洋為背景,通過勾勒兩代華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沉浮,用每集20分鐘的短劇影視形式,為觀眾講述一個充斥著江湖快意恩仇氣息的熱血故事。
在此基礎上,《獅城山海》身上貼著的“首部投資過億短劇”標簽,以及“唐詭”系列給長信傳媒帶來的C端口碑加成,又進一步推動該劇實現了未播先火——騰訊視頻站內預約量直逼50萬人。
有爽感堪比美劇的高能、高燃劇情輸出,有亦正亦邪的反套路梟雄塑造,有電影級南洋美學的質感,還有經費燃燒的服化道。《獅城山海》確實給行業吹進了新風,給短劇精品化轉型帶來了一場頗具啟示價值的驚喜。
然而,當我們將目光從創新突破轉向整體完成度時,不得不承認,該劇確實如部分觀眾所言——存在缺憾,包括過分追求“每集爆點”導致劇情轉折生硬,把長劇角色塑造套路生硬壓縮進短劇框架,以及對女性角色的工具化塑造等。
對比過億的成本投入,《獅城山海》現下所贏得的掌聲顯然還不夠熱烈。然而,一切不過才剛剛開始,在向“短”而行上,長信傳媒取得了一個極具標識性的經驗成果,也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據長信傳媒董事長郭靖宇透露,除去《獅城山海》,公司還有3個重磅橫屏短劇項目在推進中,包括與優酷合作的情感密核討論劇《鑒定》,與愛奇藝合作的“靈魂擺渡”IP系列回歸之作《靈魂擺渡·十年》,以及聚焦千年中國神話的原創神話劇《煙雨神游記》。
與此同時,對豎屏短劇,長信傳媒也絕不會顧此失彼。
截至發稿前,公司在抖音賬號體系內打造出的“女神劇場”粉絲已逼近135萬,《女神酒店》系列以及《天涯小娘惹》等重點作品也皆已上線紅果短劇。
甚囂塵上的心智卡位
臺子搭起來了,爭搶上臺唱戲的怎么可能只有長信傳媒一家。畢竟,商業如水,總會朝著機遇涌動。
2024 年,長劇集市場的整體形勢難言樂觀,全年全國生產完成并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僅115部,同比降幅超26%。與此同時,燈塔數據顯示,2024全網劇集正片有效播放量已連續三季度同比負增長,且全年有超45%時間大盤在均值以下。
市場難做,吃飯的市場人日子必然難過。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稻草熊娛樂、檸萌影視、歡瑞世紀、完美世界等主營電視劇出品與制作的上市影視公司,在2024年無一例外陷入營收、利潤雙降局面。
而在故事的另一面,短劇市場愈發風生水起,平臺們為爭搶蛋糕紛紛以利為餌,積極拓展勢力版圖,力求構建更為強大的影響力。
郭靖宇曾公開表示,長信傳媒之所以會選擇重回橫屏短劇市場,就是因為愛奇藝提出的“保底加分賬”政策,讓他看到了短劇之光。
外部的驅動力量強勁,在內部,頭部劇作公司們下場做短劇又具備顯著的IP優勢。
完美世界正在醞釀《香蜜沉沉燼如霜》相關的微短劇,長信傳媒將和愛奇藝合作開發“唐詭”IP衍生短劇《唐詭奇譚》,而慈文傳媒除去剛通過立項的微短劇《小魚兒與花無缺》,還在籌備推進《武林外史》《多情劍客無情劍》《圓月彎刀》《楚留香傳奇之幽蘭詭事》《楚留香傳奇之江湖怪談》。
與此同時,歡瑞世紀、檸萌影視、唐德影視、幸福藍海都在財報中明確表態將堅定開拓短劇業務。其中,在今年一季度因微短劇等新業務營收大幅增長的歡瑞世紀,更是展現出了全力以赴的氣勢和決心。
據透露,公司在國內及海外短劇領域已建立較為完善的布局,完成短劇運營投放平臺建設,在微信、抖音、快手、紅果、拼多多等平臺上的劇場賬號及小程序矩陣已開始付費及免費模式運營,海外短劇平臺也已上線運營。
同時,歡瑞世紀還搭建了完備的短劇編劇及投流團隊,并與上海階躍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建的“麟躍”AI聯合實驗室已開始運營和產出作品,第一期合作方向為短劇Agent產品。
被明碼標價的“淘金夢”
天上不會白白掉餡餅,每一條路都需要付出相應代價。
財報顯示,2024年檸萌影視共生產短劇約6000分鐘,同比增長約5倍,其中付費短劇《賢妻扶我凌云志》C端充值超人民幣千萬元。同時公司全年制作并上線了11部商務短劇,板塊收入同比翻倍。
但即便如此,檸萌影業的短劇還處于虧損狀態,尚未實現盈利。更為關鍵的是,這份持續增長的成績單,也是被明碼標價的。2024年全年,公司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由2023年的9300萬上升到了1.58億,增幅達到70.7%。
行業數據更顯凜冽。
據ADX短劇版數據顯示,全年4.46萬部投流短劇(新劇占比約82%)中,只有1.38%的熱力值超3000萬。而在這一年,號稱“上線首日充值2000萬”的大爆款《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最終也只讓制作方聽花島凈賺了300萬。
短劇是個“錢”景廣闊的生意,但也是場高門檻的資本游戲,入場券昂貴,回報卻充滿不確定性。
在此基礎上,跨界而來的傳統劇作公司們還有自己的難題亟需破解——如何真正跳出長劇思維定式。從歡娛影視號稱“投資800萬”打造的豎屏短劇《吉天照》,到還在熱播的《獅城山海》,這兩場接連而至的“不圓滿”,背后的癥結無不在此。
短劇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精準擊中用戶的爽點,而非傳統影視追求的敘事深度或藝術表達。接下來,傳統劇作公司能否徹底擺脫長劇的創作慣性,真正適應短劇的“快節奏、強刺激、高轉化”邏輯,將成為爭奪領先身位的關鍵。
作家賈雷德·戴蒙德說,一場長久的戰役行至中點時,我們才悄悄嗅到遠方槍炮的火油味兒。
經營的壓力,增長的擔子,早已讓向“短”而行從戰略選擇題演變成了生存必答題。檸萌影業2025年還將進一步提升短劇規模,產量預估將達到200部左右,達短劇頭部廠牌聽花島2024年全年總產出的9倍之多。
不過,比起量的堆積,下半場需要的是更多“價值標桿”。只有先認清這一點,然后再以獵手的精準捕捉用戶需求,以農夫的耐心培育內容生態,才能真正在這片紅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