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大家總覺得新能源車是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天下。但2025年,劇情突然反轉——曾經被吐槽轉型太慢的合資品牌,尤其是豐田、日產,突然火力全開。這場較量,讓不少人開始好奇:當老牌車企認真起來,自主品牌和新勢力還能穩坐釣魚臺嗎?
廣汽豐田鉑智3X一上市就放了個大招,10.48萬元起售,還標配激光雷達智駕系統,直接殺進15萬級市場的核心地帶。要知道,這價格在以前,連合資品牌的入門油車都買不到。
日產也不甘示弱,推出軸距近3米的中大型純電轎車N7,起售價只要11.99萬元,不僅有智能座艙,還支持城市NOA功能,擺明了要和比亞迪漢、小鵬P7+正面剛。
合資品牌靠著多年積累的成本控制經驗,再加上本土化供應鏈的加持,重新定義了新能源車的價格標準,讓自主品牌的性價比優勢不再無敵。
這次日系三杰徹底拋棄了油改電的老路子,開始深度本土化研發。豐田鉑智3X直接用上了國內Momenta的算法和華為智能座艙,反過來把中國研發的技術推向全球;
本田S7/P7引入華為智駕方案,既保留了運動操控的老本行,又補上了智能化的短板。
現在的合資車,不再是“洋品牌+老技術”的代名詞,而是把傳統車企的品質和新勢力的科技玩出了新花樣。
過去,比亞迪、長安這些自主品牌靠著規模效應,穩穩守住10萬 - 20萬元的市場。但現在,合資品牌帶著更低的成本,比如豐田和中創新航、騰訊合作,以及更強的品牌號召力,用高配低價的策略瘋狂搶地盤。就拿鉑智3X來說,帶激光雷達的智駕版只要15萬元,比小鵬同配置車型便宜了30%以上,這誰頂得住?
理想、蔚來這些新勢力雖然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上很有優勢,但每月2萬 - 3萬輛的銷量,和傳統車企動輒十萬輛的產能比起來,實在太單薄了。沒辦法,新勢力只能另辟蹊徑,一頭扎進機器人、飛行汽車這些新賽道。
2025年的新能源市場,早已不是自主品牌一家獨大的局面。豐田、日產的逆襲告訴我們:沒有永遠的王者,只有不斷的創新。未來這場競爭,誰能更懂中國消費者,誰能更快打破固有模式,誰就有機會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