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早上7時,延安市寶塔區外賣騎手代海戰洗漱完穿上“行頭”準時出門。自從這位從業六年的外賣“單王”有了新身份——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以后,他除了每天按時將外賣送到客戶手里,還會通過“隨手拍”的形式,將取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在延安市寶塔區,有130余名騎手和代海戰一起,經過專業培訓后行使其監督員的權利,在日常配送中同步開展食品安全監督:商家證件是否齊全、證照與經營地址是否一致、證件是否過期和經營場所衛生狀況等,發現問題及時傳送業務負責人。這是延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與美團和餓了么外賣平臺聯合推出的“食品安全共治行動”的成效,運行半年來,共發現問題36個,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我已發現3個問題線索,其中臟亂差問題2個,證件不齊1個,反饋給業務負責人后,分別在3天和7天后整改完成。”代海戰向記者展示手機里的食品安全監督小組群。他在系統中提交線索后,業務負責人及時去現場查看并做出相應的處理。餓了么平臺根據《社會監督員管理辦法》,會獎勵外賣小哥50至200個“餓豆”,騎手可用額度兌換相關物品與免責薪資扣款項。
代海戰是這樣理解這一“兼職”的:“表面上看是挑商家的毛病,找人家的麻煩,實則是為商家好,也能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角色轉變背后,是城市治理模式的創新突破。“每位騎手都是移動的監督探頭。”延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科科長張爍介紹,騎手發現線索后,一般情況下各平臺會根據情況要求商戶整改、停止合作,問題嚴重者反饋給執法支隊后依法查處。
這種“以網治網”的共治模式正在催生新職業生態。代海戰現在進店取餐會條件反射看公示欄、查消毒記錄……“代海戰們”找到了職業新價值。
在“餓了么”延安區域負責人李浩看來,這種治理創新實現了多方共贏:“企業履行了社會責任,政府延伸了監管觸角,勞動者提升了職業尊嚴,市民獲得了安全保障。”隨著制度完善,監督員權限或將擴展至消防隱患上報、交通設施報修等領域,讓穿梭街巷的“藍黃軍團”真正成為城市毛細血管里的“免疫細胞”。
(群眾新聞記者 楊磊)
責任編輯:劉旸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