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空軍80架戰機如烏云般壓向克什米爾上空,卻在遭遇巴基斯坦殲-10C的瞬間遭遇“滑鐵盧”。次日,巴基斯坦外長伊沙克·達爾在議會戰況通報會上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全球軍事觀察家嘩然:“我們擊落了印度的陣風戰機,但飛行員們很克制,如果全力以赴,結果可能大不相同。”而法國軍方一句“陣風首次在現代戰爭中折戟”的回應,更讓這場空戰背后的辛酸與無奈暴露無遺。
?
“克制”背后的技術碾壓
印度此次空襲堪稱“傾巢而出”,80架戰機中包括36架陣風、12架蘇-30MKI及多架幻影2000,目標直指巴基斯坦核設施及重要軍事基地。然而,巴空軍僅以20架殲-10C迎敵,卻創下“以少勝多”的戰績:擊落3架陣風、1架蘇-30及1架幻影,導彈交火距離最遠達160公里。伊沙克·達爾坦言,殲-10C搭載的霹靂-15E導彈射程超200公里,配合中國ZDK-03預警機與“翼龍-2”無人機構建的“發現即摧毀”體系,讓印度戰機未戰先怯。
更耐人尋味的是,印度飛行員全程未察覺導彈來襲,雷達靜默至被擊落前最后一刻。一名印度空軍地勤人員私下透露:“陣風的SPECTRA電子戰系統完全失效,就像被蒙住眼睛的戰士。”而巴基斯坦軍方事后展示的殘骸照片中,印度陣風垂尾上清晰可見霹靂-15導彈的撞擊痕跡,以及彈片嵌入機身內部的證據。
?
法國的“甩鍋”與陣風神話的崩塌
陣風戰機被擊落的消息傳回法國,輿論瞬間炸鍋。一名法國高級情報官員向CNN坦言:“這是陣風首次在實戰中折戟,責任在印度飛行員技術不足。”然而,這種“甩鍋”邏輯難以服眾——被擊落的001號陣風是印度從法國現役部隊直接接收的首架戰機,配備號稱“可干擾任何雷達”的SPECTRA系統,卻在實戰中全程啞火。更尷尬的是,法國達索公司至今拒絕置評,印度空軍緊急要求法方提供技術分析報告,卻遭拖延。
印度網友在社交媒體掀起激烈討論:“花2.4億美元買的‘歐洲最強戰機’,竟不如巴基斯坦的二手貨?”“陣風神話崩塌,埃及、卡塔爾的訂單要黃了!”與此同時,中國殲-10C的實戰表現引發多國關注,中東國家已開始秘密接洽中巴軍工團隊。
?
體系化作戰:一場“降維打擊”
這場空戰暴露出印度“萬國牌”裝備的致命缺陷:陣風無法與俄制A-50預警機數據互通,蘇-30MKI的機動優勢在電子干擾下淪為擺設,幻影2000的航電系統甚至無法識別超視距導彈。反觀巴基斯坦,殲-10C從雷達、導彈到指揮系統全鏈條國產化,預警機與無人機協同作戰,實現“11大于2”的體系優勢。
軍事專家指出:“這不是戰機的對決,而是整個作戰系統的碾壓。印度花重金堆砌裝備,卻因缺乏體系整合淪為‘提線木偶’。”而美國F-16因數據鏈不兼容巴方預警機,被網友調侃為“昂貴的擺設”。
南亞棋局:一場空戰改寫游戲規則
此戰對南亞格局影響深遠。印度國內反對黨領袖拉希德·阿爾維公開質問莫迪:“80架戰機為何打不過20架?”莫迪政府雖宣稱“擊斃恐怖分子”,卻對戰機損失閉口不談。巴基斯坦則借機提振士氣,其核威懾能力與軍工合作信心大增。
國際軍貿市場更掀起巨浪:埃及、沙特等國重新評估“陣風”訂單,而殲-10C的實戰戰績使其成為“性價比之王”。正如一名歐洲防務評論員所言:“中國用實戰證明,代差優勢可以被體系化作戰跨越。”
這場始于克什米爾夜空的較量,終以法國的無奈與印度的尷尬收場。當技術神話被擊碎、體系優勢成關鍵,南亞天空的棋局,已然迎來新的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