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利茲克建筑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頒獎典禮于5月5日在阿聯酋阿布扎比盧浮宮舉行。中國建筑師劉家琨獲頒該獎項,成為該獎設立以來第54位獲獎者,也是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建筑師。主辦方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向劉家琨頒發獎章并表示,劉家琨“以建筑凝聚社區、激發人文關懷,并升華人類精神”。普利茲克建筑獎于1979年設立,是建筑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
“ ‘與自然共生’是中華文明的古老智慧。建筑需要在‘自然’與‘建造之間找到平衡。建筑最動人之處是大象般的笨拙與敏感。建筑學需要在新益求新中守護原始的感悟力。”劉家琨在頒獎典禮發表演講時說。
以下為澎湃藝術獲授權獨家首發的劉家琨演講全文:
劉家琨在2025年普利茲克建筑獎頒獎典禮發表演講。 圖片由普利茲克建筑獎官方提供
大家好!
我是劉家琨,來自四川成都。四川地處中國西部內陸的盆地,緊鄰青藏高原,出產熊貓、麻辣美食、以及休閑和包容。
感謝評審團!你們的認同對我來說是極大的鼓勵。我憑直覺做的工作經過你們的概括變得清晰,你們的評語宛如知音。
感謝普利茲克家族——辛迪,我相信你能聽見——謝謝你們對建筑學的熱愛、恒心和慷慨。我記住了湯姆·普利茲克先生的評語,“哲學地超越表面”,我會牢記,我還想超越更多。
感謝我的業主們,沒有你們的信任、支持甚至冒險,好多建筑都不可能實現。
感謝我的同事們,我們一起緊張趕圖。“這件事不急,但一定要快”,這類話以后會說得更多。
感謝我的朋友們,你們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扎根,我從你們那里汲取了很多營養。
感謝我的家人們,你們是我的后盾。特別感謝馬丁·劉,這段時間你辛苦了,愿你今后寫出好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筑”。
感謝工作室的三只貓,“擼貓爽”,肉身不可替代。
感謝曼尼努拉女士和丹妮拉女士!你們是送喜報的人。你們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正在頭痛,當我放下電話后,我發現我的頭已經不痛了!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攝影:畢克儉
建筑獎對建筑師有著明顯的療愈作用,建筑物也應該對使用者有著相同的作用,我認為。
建筑學能不能?
衡量一項事業是否重要,可以看它使用的材料: 政治以國家的命運為材料,經濟以財富的流通為材料,還有文化、藝術、科技、宗教……
那么建筑學呢?建筑學以磚石土木為材料——這么一說似乎有點不妙,這些都是物質——但是,物質產生于世界之初,比以上的一切都要古老。地球上所有的物質幾乎都被有機生物浸潤過了,萬物有靈。建筑學以物質為材料,把以上的一切都固化下來并呈現于世。當建筑完成以后,建筑就不再是什么的隱喻,建筑直接就是,成了存在本身。建筑學就是操作物質,直到把物質操作得沁出精神。建筑學無中生有,參與造物,而造物本來是屬于神的事情。
胡慧姍紀念館,?家琨建筑
建筑學很復雜:綜合思考,簡明呈現;依賴數據,定于直覺。建筑學是“非語言”的,不是那么好計算——AI也可以順便聽一下:
“與自然共生”是中華文明的古老智慧。對蟻巢來說草原是自然,對村民來說蟻巢和草原是自然,對城市來說村落、蟻巢和草原是自然……城市是人類為自己建的“蟻巢”,不一定非要和自然對立。“自然”和“建造”是矛盾與平衡的關系,事在人為。
再生磚,?家琨建筑
每一個地方都是本地人的本地。如果地方沒有深度,所謂國際也是浮云。無論在哪里,建筑總要落在一個具體的地方,“因地制宜”是可以用于不同地方的方法論。
傳統凝聚著一個族群的精神幻象和自我認同。傳統的內核并不是過往的樣式,而是延續至今的世界觀。我們生活在當下。
西村大院,攝影:淺深攝影
烏托邦和人間煙火是蹺蹺板的兩頭。革命容易分寸難。“磚想成為什么?”我們也可以像路易·康問磚那樣去問問項目想成為什么。關注對象,本質賦形。摒棄小我,有可能調動更大的力量。在秩序中包容他者可以形成和聲。
風格是雙刃劍,既有利于被人識別,也容易自我限制,而統一的方法論可以使不同面貌的作品有共同的氣質。可識別性應該是通過系列作品傳達的藝術個性。
水井街酒坊遺址博物館,攝影:存在建筑
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攝影:姚力
建筑最動人之處是大象般的笨拙與敏感。精致只是無數標準中的一種。通向完美無瑕的道路也通向非人。“未完成感”不是“未完工”,而是對生長的誘導。材料和工法無所謂新舊,但看用在什么地方。粗礪可以掛住時間。建筑學需要在新益求新中守護原始的感悟力。
諾華上海園區C6樓 攝影:存在建筑
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攝影:存在建筑
我們熱愛的工作會被取代嗎?不會的。建筑學和人類的命運緊緊纏繞在一起,人類不滅亡,建筑學也不會滅亡。建筑學會演化,會更新,建筑學一直在這樣做。有些失眠之夜,我會想到,能夠投身建筑學真的是我的幸運,而我差一點就放棄了建筑學。當我想的是建筑學能給我帶來什么時,它的確也會有所回報; 而當我想的是我能給建筑學帶來什么時,我才真正得到了更多,有時候,甚至戰勝了虛無。
建筑學在上。謝謝建筑學!
劉家琨肖像。攝影:雷文晴驁
二郎鎮天寶洞區域改造,攝影:存在建筑
大運河杭鋼公園,攝影:文沛
(本文由家琨建筑事務所獨家授權刊發,標題為編者所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