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小溪上支起桌椅,懶洋洋癱坐水中央,清涼自腳心滑過;
非洲鼓在山間游蕩,鳥雀的鳴叫也逐漸跟隨旋律節拍;
鮮亮的粗毛線,從鄰家奶奶指縫里「漏」下來,飛檐走壁,穿屋爬樹,在百年夯土村屋上信手涂鴉,編織出奇妙的藝術裝置……
這里是松陽,古村、山林、老街,符合一個理想假期應有的模樣:松弛、新鮮,外加一點探索的驚喜,可以讓人感嘆「禮失求諸野」。
這里也是中國文旅發展變化的一個絕佳樣本:那些原本熱衷在景點或地標前打卡的人們,轉身向山里走去。
數據證實了這一趨勢:2025年一季度,鄉村游人次達7.07億,同比增長8.9%(文旅部測算);前不久的清明假期,全國縣域五星酒店熱度同比上漲近 45%(美團旅行)。
松陽的表現也很亮眼:當季全域游客達91.1萬人次,同比增長15.5%,其中過夜游客增幅達26.6%,顯露出深度游的強勁潛力。
縣域這片藍海的開拓,離不開有趣的人,同頻共振。
松陽,一早便乘風破浪,直向潮頭。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集市是老百姓填補生活物資的唯一來源。
在松陽,集是聚會,也是派對。一聚1800年,朝夕不改,不離不棄。
十幾年前,常有外國攝影師專程來松陽,拍攝這里的趕集:
五天一集,不同村鎮有著自己的節奏;
集市攤位上,貨物隨時令更替,陪伴三餐四季;
逢年過節,集上自有應景的主題:臨近端午,粽葉、艾草、菖蒲、端午茶便成為主角;到了春節,便是年貨天下;
自家曬的白片兒、番薯干、金棗、柿干,山里采的端午藥,房前屋后種的蘿卜、白菜、南瓜,以及各式日用雜品,集上都有。
最受歡迎的永遠是本地自產的新鮮蔬果,脆生生,鮮亮活潑。
? 松陽過往趕集現場
直到今天,本地人依然迷戀趕集,除了交易之外,更有意思的,是交流。
「這里的熱鬧,不在買賣,在人。」
「看著是做生意,其實是老友聚眾聊天,三五天里的家長里短、國際要聞,有人搶著說,有人等著聽。」
行走在集市里,氣味、聲音與顏色交織,迎面都是熱情坦蕩,只需一個照面,就回到松弛溫暖的舊時光。
對游客來說,集,就是當地一場最豐富的風土人情文化的大秀。
「少看一個日出日落不要緊,錯過趕集,別處難尋。」
「小時候啊,才從街上趕集回來,就忍不住問我媽:下一次集市在什么時候?」
提起松陽,總會補上一句:「最后的江南秘境」。
的確,這里有保存完好的民居、橋梁、廟宇、街巷等古跡,還有松陽高腔、木偶戲、竹溪鑼鼓、山邊馬燈、迎神賽會等民風習俗和傳統技藝,延續著 「山水·村落·農田」的生態格局,無愧「秘境」之稱。
? 麗水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邊馬燈
更可貴的是,松陽的古村依然人氣鮮活,絕非「凝固的標本」。
「拯救老屋行動」,培養出2000余名當地工匠,也讓許多人舉家從縣城回到村莊。
生態完好但面臨整村搬遷的沿坑嶺頭村,因畫家的努力,成為聞名遐邇的「藝術村」,每年吸引畫家、高校藝術生、游客近3萬人次。
樟溪鄉的紅糖工坊,把百年古法制糖的故事,說出了4D效果,每年有超過2萬的游客直奔這抹甜香而來。
凋敝的古村陳家鋪,因為一個民宿,一個書店,一躍成為山野頂流,夯土墻嵌入全景玻璃墻成了一道風景。
通往陳家鋪的盤旋山路,從門可羅雀,到交通擁堵。
? 松陽 先鋒書店
在松陽,超半數鄉村引入了諸如民宿、餐廳、茶飲、文創、研學基地、萌寵、手作等年輕業態。
無論是書店、民宿,還是其他生活方式,似乎都可以在松陽找到理想的沃土,相互滋養。
古老街區與年輕業態的琴瑟和鳴,吸引來更多年輕人。
? 樢咖啡 主理人 :一欣人的回歸,也意味著流量的回歸。
那些古樸的生活經驗重新回歸視野,故事便也從這里說起。返鄉的90/00后博主們開始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上,分享松陽日常的100件小事:
用茶枯水洗發,能改善頭皮健康/滋養護發;
曬干后的柿子葉搗成粉末,再加入凡士林可以做成面膜;
新鮮的玉米須和車前草放在一起,可以煮成味道獨特的玉米須茶;
端午茶去哪里采摘?如何制作?喝了真的會去水腫嗎?
……
「松陽還有什么?」
隔著彈幕和評論,一言難盡,不如,你自己來逛逛——
時隔13年,2025年度普利茲克建筑獎再度花落中國。
來自中國成都的劉家琨,成為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建筑師。
一個由劉家琨主持設計的城市更新項目,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也因此頻上熱搜。
「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由建筑師劉家琨設計,坐落于松陽縣城老街旁。項目以省級文保單位文廟與城隍廟為文化核心,巧妙整合老區委辦公樓、上世紀糧倉、舊幼兒園等歷史建筑群,通過新舊融合的空間敘事,打造出兼具文化遺產保護與當代生活體驗的復合型文化場所。在擁有1800多年建縣歷史的松陽老城里,明清老街是縣城C位。
「這片街區自古便是松陽人的公共活動場所與精神中心,歷經百年變遷,遺存有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各色建筑。」
如今,這片寧靜街區破繭重生,生長出博物館、酒店、咖啡館和書店。
它還有一個正式的名字: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
建筑師劉家琨說:「建筑應該揭示一些東西——它應該概括、凝練和展示地方的內在品質。它有能力塑造人類行為和營造氛圍,提供寧靜和詩意的感覺,喚起同情心和仁愛,培養休戚與共的社區意識。」
「他將烏托邦與日常生活、歷史與現代、集體主義與個體價值等看似對立的事物編織在一起,設計出了支持和彰顯普通市民生活方式的建筑。」在給劉家琨的獲獎詞里,普利茲克建筑獎如是說。
鄉集,亦是一場試圖喚醒城市與鄉野對話的烏托邦實驗。
這一次的松陽古村鄉集,就在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
把來自中國各地的風物、文化,融入在地的風景,讓在地文化與外來視線碰撞交流。?「尋找王維的詩意」陜西留壩?「葡萄酒也旅行」寧夏銀川
?「書生有杏·湖上鄉集」杭州西湖
在過去兩年,宿集營造社在留壩、銀川和杭州都舉辦過鄉集,從線下火到線上,迎來百萬關注。
宿集營造社
,贊281
宿集營造社
,贊291
今年,回到松陽,我們依然選擇用一場鄉集,打破城市與鄉野的邊界,打開關于美好生活的更多元想象。
一杯端午茶的價值,不僅在于解渴,更在于當面聆聽攤主講述「采藥曬茶」的山居生活。
今時今日,消費早已不只是某種實際需求,也被各種文化意義驅動著。
消費者不只想要產品,還渴望真實體驗。當人們親手體驗扎染,帶走的不僅是一塊布,也是一段「成為手藝人」的記憶。
在松陽古村鄉集,你也會是下一個百年文化創造的一部分。
不只是一次擺攤,也不只是一次鄉村價值重塑的共創實驗。
期待更多人參與到松陽故事的續寫和分享,不論,來自何方——
「招 募 信 息」
招募對象
非遺手作、文創設計、美食飲品
在地風物、民宿露營、生活美學
等品類均可報名
鄉集時間
5月16日-18日
其中第一天為報到
報名內容
攤位介紹(品牌介紹)
主營產品介紹
產品美圖
過往活動案例
聯系方式:電話號/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