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對于一些患有腦梗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來說,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康復訓練,只有抓住患病后的“黃金康復期”,才有可能減少肢體損傷,加速身體恢復。但是,目前在醫院治療后的“黃金康復期”,往往需要患者在醫院和家庭之間來回奔波,很不方便。
為此,五里橋街道依托轄區瑞金康復醫院資源優勢,打通康復環節,將五里橋街道第一日間照護中心升級改造為專業型康護日托,以此鏈接家庭康復床位,實現了“康復床位三級聯動”。
家住五里橋街道87歲的方芝仙阿婆去年因腦梗住院,她的右側肢體無法動彈、吞咽困難,嗆咳時有發生,語言表達也不清晰,出行需要坐輪椅。
得知街道推出了“康復床位三級聯動”服務,她出院回家后就通過養老顧問聯系了社區康復服務,每天都可以在社區專業型康護日托進行康復訓練,“讓床位流動起來,把便利帶給最需要的群體”,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在五里橋街道第一日間照護中心看到,經過改造,這里已經具備綜合服務區、健康活動區、康復指導區、日托休息區、24小時應急響應區、認知友好區和輔具租賃區7個功能區域,從不同的角度滿足所對應的社區長者的康養服務需求。其中,首創康復床位“三級聯動”模式,為轄區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康養便利。
經過專業評估,福苑康復師團隊為方奶奶制定了專屬的社區及居家康復計劃。通過專業的手法康復,讓方奶奶主動抓握水瓶、屈伸手腕、做抬腿練習等。通過吞咽和對話練習,方奶奶的吞咽和語言表達問題也一點點改善。嗆咳的情況明顯減少許多。
隨著身體的逐漸恢復,方奶奶重新擁抱生活,走出家門,來到“第一日照中心”,通過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康復器材,繼續加強肢體訓練。同時還可以在這里與老鄰居、老朋友、老閨蜜們一起唱歌、做手工、聊天……
瑞金康復醫院和五里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也會定期到“第一日照中心”提供問診、康復跟蹤指導等服務,讓方奶奶的基本生活能力得以恢復。
現在,方奶奶的身體機能恢復了,她能夠自己出門自由行走,參加各類活動,享受社交,享受生活??底o型日托為她打開了新的享老大門。
記者 / 高磊
編輯 / 黃騫文
圖片 / 高磊
視頻 / 五里橋街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