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工信部官網發文,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項目建議書顯示,該文件的起草單位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北京車和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
圖源:官網截圖
文中提到,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隱藏式車門把手被廣泛應用。市場上的車門把手產品,在市場應用過程中暴露出強度不足、控制邏輯潛在安全風險、識別操作難(隱蔽無標志)、斷電失效、夾手等,潛在逃生、救援風險。
文中還特別提到,“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斷電現象,使電動式外門把手、電動式車門內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礙。”
3月29日深夜,一輛小米SU7撞上高速公路中間護欄起火燃燒,三名女孩遇難。這一事件引發了全網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的廣泛關注。
據澎湃新聞報道,其中一位遇難者羅某的媽媽表示,孩子當時開的是智駕,“當時的情況,誰能2秒鐘反應出這個事態來?2秒鐘之內誰能立馬切換呢?”
另外網傳輿論也表示,在事故發生后,小米汽車疑似“車鎖未解鎖,當事者無法打開車門逃生”的情況。
此后工信部陸續做出相關的整治。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會議強調,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
圖源:裝備工業一局文章截圖
5月4日,小米也對旗下相關智駕的產品名稱進行了更改,SU7 標準版的小米智駕 Pro,改為了小米輔助駕駛 Pro;SU7 Pro/Max 版的小米智駕 Max,改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此外,余承東也刪除了“遙遙領先”的智駕宣傳文案,比亞迪將“天神之眼”改稱“駕駛輔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