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博 攝影報道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官網發文,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截止日期為2025年6月7日。該項目的起草單位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北京車和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
近年來,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以前傳統汽車很少出現的“隱藏式車門把手”被認為美觀、科技感強,突然被很多新能源車企廣泛應用。但同時,近年來汽車事故案例中,隱藏式門把手、電動式門把手等新型車門把手暴露的斷電打不開、逃生被阻礙等問題,也一次次讓公眾對這種“好看”的門把手設計產生了質疑。
而隨著工信部計劃發布強制國家標準消息的發布,隱藏門把手的安全性能、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該不該背離“安全永遠排在第一位”的基本理念,更加引發了公眾的關注。
為啥隱藏車把手這幾年流行?可能存在哪些隱患?為此,5月9日,封面新聞采訪了中國流通汽車協會新能源專家章弘,為大家一一解答。
隱藏式門把手
官宣
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將制定強制國標
記者查閱工信部官網信息發現,《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建議書中指出,目前市場上的車門把手產品呈現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樣化趨勢,在市場應用過程中暴露出以下問題:強度不足、控制邏輯潛在安全風險、識別操作難(隱蔽無標志)、斷電失效、夾手等潛在逃生、救援風險。
上述問題帶來了潛在的逃生與救援風險。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斷電現象,使電動式外門把手、電動式車門內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礙;無明顯、統一標志,增加緊急情況下的操作難度。
從救援逃生角度,須實現這樣的基本邏輯: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保證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能夠開啟,從而進行救援及逃生活動;保證翻滾、墜落事故中,能夠防止門把手的誤作用,從而降低乘員跌落風險;規范隱藏式車門內把手、應急式車門內把手易于識別的安全標志,保證標志可見性,從而降低乘員緊急情況下的逃生難度;保證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防止事故發生后門鎖操縱機構功能喪失。
《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還規定了汽車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安裝要求、隱藏式車門內把手和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標志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要求與試驗方法、車門外把手和車門內把手的強度要求與試驗方法、電動式車門把手的動態試驗要求與試驗方法。本文件適用于 M1 類、N1 類汽車和多用途貨車的車門把手,其他車輛車門把手參照執行。
記者進一步查閱諸多資料發現,值得注意的是,國外暫無與本標準相關標準。國內與汽車門把手相關的標準有QC/T 988-2014《汽車車外門拉手》、QCT1211-2024《乘用車車門內開拉手總成》,其對門把手的耐久、強度、耐高低溫、耐振動、耐腐蝕等進行了技術要求。但是隨著電動式、隱藏式車門把手的應用,暫無標準對其布置、標志、安全功能、結構強度進行技術要求。
隱藏式門把手
疑問
隱藏式門把手近年為何流行?有車企過分夸大所謂“降低風阻”
“隱藏式門把手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尤其是追求高科技感和低風阻設計的車型。”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章弘如是說。
他進一步闡述,這里面有一個現象,就是不少新能源車青睞隱藏式門把手,認為此舉能提升科技感和品牌形象,因而隱藏式門把手受到熱捧,儼然成了新能源車的“身份象征”,認為這樣會讓消費者覺得車輛外觀更簡潔,符合“未來科技”的審美趨勢。
更有甚者,部分新能源車企夸大宣傳,宣傳稱隱藏式門把手設計能夠降低風阻系數,從而提升車輛的續航里程。但這種宣傳噱頭被章弘否認,“雖然實際提升效果有限,但在宣傳中常被夸大其詞?!?/strong>
他還指出,隱藏式門把手的流行,不容否認存在著行業跟風效應,由于隱藏式門把手已成為行業的“潛規則”,若某品牌回歸傳統設計,可能被貼上“技術落后”的標簽。
區別
隱藏式門把手和機械式門把手究竟有何不同?
他解釋,機械式門把手為傳統的機械結構,通過拉動或旋轉把手來解鎖和打開車門。經過很多年的實踐驗證,它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維修保養方便。
而隱藏式門把手則全藏或部分藏于車身,通常分半自動與全自動。全自動靠電伸縮,半自動在解鎖后需手動彈出。有些隱藏式門把手需要電機通電才能彈出,緊急情況下斷電可能無法打開。
兩者的功能也存在著差異,機械式門把手的特點在于操作直接,可靠性高,不受電力影響。隱藏式門把手的特點在于具有科技感和美觀性,能夠通過感應裝置自動彈出和收回,但在極端天氣或斷電情況下可能會失效。
危害
緊急意外更危險,隱藏式門把為何有時在事故中無法打開?
“在嚴重的交通事故中,車輛的控制系統可能會因為撞擊而失效,這包括隱藏式門把手的電動控制系統。”章弘說,一旦控制系統受損,門把手可能無法正常彈出或操作。同時,事故可能導致車輛內部線路短路或損壞,包括連接隱藏式門把手的線路,從而造成門把手無法動作。此外,強烈的撞擊可能導致車體框架嚴重變形,這種變形可能壓迫或卡住門把手,使其無法正常工作。
他還指出,還有一個行業發展過程中目前沒有解決的問題: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和布置目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導致在不同車輛之間,隱藏式門把手的操作方式和質量又存在差異,有時可能增加操作難度或在事故發生時無法正常使用。事故可能導致電池供電中斷,如果隱藏式門把手依賴電力來動作,那么電池斷電將直接導致門把手無法打開。
他說,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在事故發生時,隱藏式門把手無法正常工作,從而阻礙救援和逃生。
專家
糾偏設計理念,確保“安全性”絕對優先地位
對于國家將出臺《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標準,章弘說,“標志著汽車行業在車門把手安全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p>
他認為,新規對供應鏈和技術創新也提出了新要求,將引發汽車產業鏈深度洗牌,淘汰“偽科技”車型,倒逼技術創新。新規定不僅是技術規范的升級,更是對汽車設計理念的糾偏和提升,新規定強調在“科技感”與“安全性”沖突時,“安全性”必須擁有絕對優先地位。
他還表示,隨著新規落地,汽車行業或將迎來連鎖反應,后視鏡電子化、全觸控中控等“爭議設計”也可能面臨安全審查。
“總之,國家最新出臺的汽車門把手標準和安全要求旨在提高汽車在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減少因車門把手失效導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于消費者而言,這些新標準將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而對于汽車制造商而言,則意味著更高的設計和生產成本,需要在滿足安全要求的同時保持產品競爭力?!彼f。
真實案例
事故中隱藏門把手無法打開,引發網絡關注
近年來,部分汽車事故案例中,隱藏式門把手、電動式門把手等新型車門把手存在無法打開的情況,導致救援和逃生受阻,從而造成傷亡。
今年3月,一輛某新能源轎車在安徽銅陵一高速發生碰撞事故并起火,導致三人遇難,媒體披露稱,事發后遇難者家屬表示,當時車門鎖死無法打開。
2024年4月,一輛某新能源轎車在山西運城一高速追尾后起火,據事故通報,碰撞造成電路中斷,門把手電動控制系統未能正常響應,車內人員疏散受到影響,最終導致三人遇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