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磁懸浮列車,大家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小時候的課本上。作為一輛列車,長期懸浮于軌道之上,怎么看怎么炫酷。然而,就是這么一輛炫酷又科技感十足的列車,如今卻依舊沒能普及開來。
相比于八縱八橫的高鐵網而言,磁懸浮列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按理說,磁懸浮列車明明比高鐵更快,比動車更颯,理應在當今社會的交通體系中做大做強。為啥如今卻始終固步不前?阻礙磁懸浮列車發展的核心要素又是哪些?
高鐵、磁懸浮列車之爭
其實吧,早在上世紀90年代,咱們就爆發了一場高鐵、磁懸浮列車之爭。
當時的鐵道部,就支持高速輪軌——即高鐵。畢竟這項技術各國都在用,已經臻于成熟,就算中途遇到各種問題,也有一定的經驗來予以解決。
至于科技部那邊的話,則支持磁懸浮列車。
按照科技部的說法,咱們的高鐵進程已經落后于其他國家,再緊抓高鐵已經沒用了。還不如直接上馬磁懸浮列車,通過這項新技術來實現彎道超車。
就這樣,雙方依照這個話題,漸漸杠了起來。
1998年,磁懸浮一派在爭執的過程中,略勝一籌。當時時任總理朱镕基,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將修建的京滬線,究竟是采用高鐵?還是磁懸浮?”
這個問題拋出以后,有三位巨頭立馬站出,紛紛力挺磁懸浮。他們分別是: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著名機電專家嚴陸光,以及兩彈研制參與者何祚庥。
有了這三位大佬的支持,命運的天平慢慢往磁懸浮列車這邊傾斜了。
2000年,科技部牽頭,正式成立了磁懸浮研究小組,開始對磁懸浮領域猛攻猛打。在此期間,項目組還組織專家去歐洲考察,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
對面的德國、法國,看到中國的積極性如此之強,于是紛紛向我國兜售自家的磁懸浮列車技術。至于其目的也很明顯,那就是希望拿下京滬線的超大訂單。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當時德法兩國之所以兜售磁懸浮技術,其實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驗證。
要知道,德法的磁懸浮也都是處于試驗階段,并沒有正式投入運營。
所以他們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利用中國市場,來驗證磁懸浮列車的可行性。一旦中國能跑通磁懸浮,那歐洲也就沒啥壓力了。
就這樣,在各方力量的推波助瀾下,上海磁懸浮列車項目,開工上馬。
2001年1月,上海磁懸浮正式開建,核心技術由德國提供。該列車的車型,與德國的TR08型磁浮列車基本一致。
兩年后,即2002年12月,上海磁懸浮建成開通。該項目長3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430公里/時??梢哉f,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已經是中國最快的陸上交通工具了。
磁懸浮列車太貴了
只不過,磁懸浮好是好,但它貴呀。整個上海磁懸浮項目造價100億人民幣,相當于每公里要消耗3.3億。
要知道,當時鐵道部給高速輪軌的報價,才1-2億/公里。這番差距對比下來,磁懸浮完全是被攆著打。
至于磁懸浮貴的原因嘛,也很好理解。磁懸浮在運行過程中,需要用到專用導軌,比如U形軌這種。不然的話,就很難實現磁斥力懸浮。
但高鐵不一樣,高鐵只需要鋼軌就行了。所以光是在材料這方面,高鐵就省了一大筆錢。
此外,磁懸浮列車對線路的平整度,要求也比較高。而這就意味著,要修建更多的高架橋,才能保證軌道的穩定運行。
高架橋多貴?像那些跨山脈高架橋,每公里的成本高達3-10億。像這天量的銀子消耗,誰能輕松扛得住?那時候咱們剛加入WTO,剛踏上摟錢之路,哪敢這么花?
所以說,磁懸浮敗就敗在了成本上。但凡磁懸浮能便宜一點,說不定咱們的高鐵史就改寫了。
由于磁懸浮比高鐵貴,因此后期的高速輪軌派,在成本上慢慢占據優勢。
2002年,我國獲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權。鐵道部瞅準機會,直接拋出了1300公里京滬線高鐵計劃,報價1000億。
與此同時,他們還核算了磁懸浮列車的成本,大概是4300億。當這兩份預算擺出來的時候,高速輪軌便完勝磁懸浮了。
在這個過程中,高鐵派也沒閑著,他們也在鼓搗自己的項目。比如中華之星動車組,就是那時候弄出來的。
2001年4月,中華之星動車組在北京環形鐵道試驗基地,啟動研發。后面經過不斷的測試和調整,最終于2002年11月,在秦沈客運專線跑出了321公里的時速。
這一刻,高鐵派的信心得到了巨量增持。
磁懸浮列車存在風險?
當然了,盡管高鐵派優勢在我,但磁懸浮派依舊不服。于是乎,兩派又在運營風險上展開了爭論。
高鐵派指出:“京滬線是全國大動脈,是中國兩大經濟中心的聯絡線,一切以穩優先。所以務必采用日本和歐洲運營多年的高鐵類型,這樣才能確保列車不失誤”。
但磁懸浮派不這么想,磁懸浮派認為:“這可是超高速啊,四五百公里/時呀,真的要就此放棄嗎?”
“再說了,磁懸浮列車被磁力牢牢鎖定在軌道,不可能存在脫軌的風險,所以能用磁懸浮盡量就用磁懸浮”。
雙方就這樣一直爭著,爭到了2006年。這一年發生了什么?德國磁懸浮列車出事了。
2006年9月22日,在德國下薩克森州西北部的城鎮拉滕,一輛磁懸浮在測試過程中,突然撞上了一輛維修機車。
由于車速太快,高達200公里/時,以至于大部分乘客都被甩了出去。根據事后統計,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10人受傷。其慘烈的狀況,一度震驚全球。
最關鍵的是,當時的德國,正在舉行兩年一度的交通博覽會。與會期間,全球90多個國家的6萬名專家,都在柏林參觀德國制造的風采。
那時候上海磁懸浮項目總指揮吳祥明,也位列其中。事故發生后,大家紛紛驚詫不已。自此,磁懸浮列車的安全性,便在眾人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待我國參觀人員回國后,這場高鐵、磁懸浮之爭便徹底結束了。國務院直接拍板,擱淺磁懸浮計劃,實施高速輪軌項目。就這樣,高鐵慢慢從這場博弈中,獲得了優勝權。
騰飛的中國高鐵
既然定好了高鐵的論調,那么接下來,便是從國外買技術了。
當時的德國西門子,日本的川崎重工,都有著極其成熟的動車組技術。咱們直接將買回來,再一個個測試,就能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就這樣,咱們通過日本和德國的技術輸入,慢慢構造了屬于自己的CRH動車組系列。
2008年,我國自主研發的CRH380閃亮登場,其最高速度可達350公里/時。放眼望去,就如一條白色巨龍,馳騁于軌道之上,讓人心潮澎湃。
咱們如今的和諧號動車組,用的就是CRH380系列??梢哉f,在高鐵研制這塊,咱們早已青出于藍勝于藍。
再往后,就是龐大且復雜的高鐵網鋪設了。一時間,四縱四橫,八縱八橫,紛紛推進。到2025年的時候,我國的高鐵總里程,已經達到了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國內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98%都被高鐵網被覆蓋。這些類似蛛網的高鐵線路,每年發送數以億計的旅客。
曾經令人頭疼的綠皮車出行難、出行擠問題,如今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可以說,高鐵之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正是由于當初押中了高鐵這個路子,這才讓我國的經濟出現了騰飛之象。
磁懸浮仍在建設推進
當然了,高鐵雖好,但咱們也沒有徹底放棄磁懸浮列車。相反,這種涉及未來化的交通工具,一直都在我國的驗證日程表上,逐步推進。
除了前面提到的上海磁懸浮列車以外,我國還有其他的磁懸浮列車樣板。
比如中車株洲研發的長沙磁浮快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動車組于2016年開通,如今日均客流量已經達到了1萬人次。
此外,像2017年開通的北京S1線,也是磁懸浮列車中的佼佼者。該線路連接門頭溝和北京市區,票價3-5元一趟。乍一看,就跟地鐵似的,極大增強了兩地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拋開已有的磁懸浮列車不談,在不遠的將來,咱們還有一系列磁懸浮列車將要上馬。
比如青島時速600公里的磁懸浮線,目前就在建設當中。還有廣深高速磁懸浮,成渝高速磁懸浮,也都進入了建設階段。
在海南那邊,還有海口-三亞的環島磁懸浮列車。如果這條線路建成的話,未來的海南島環島游,說不定就是頃刻之間的事情了。
總之,高鐵也好,磁懸浮列車也罷,它們的建設和投運,都為了完善我國的現代化交通系統。
這里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互補之意。當未來真正形成“高鐵+磁懸浮”互補交通體系的時候,出遠門對于中國人來說,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參考資料:
科學慫叔【中國時速620km磁浮列車橫空出世!高鐵和磁懸浮,到底誰才是未來】
悠果科技【高鐵和磁懸浮“十年戰爭”,為何中國選擇高鐵,磁懸浮被放棄了?】
廣信信息【我國開通運營5條磁浮列車線路,湖南2條,廣東1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