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一體化浪潮下,休寧縣悄然落子——2025年493.81畝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形成“雙輪驅動”。這不僅是土地數字的簡單疊加,更是城市擴容、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的“三維密碼”。從萬安鎮到經開區,從住宅用地到工業地塊,每一寸土地的釋放都暗藏休寧向“皖南國際文旅示范區”躍遷的雄心。
NO.1|壹
城市擴容:住宅+商服用地的“屯休一體化”引擎
根據出讓計劃,2025年休寧住宅用地占比達46%(228.08畝),商服用地占比14%(69.95畝),其中萬安鎮獨占5宗住宅+2宗商服地塊,成為絕對主力。這與規劃中“屯休一體化”戰略高度契合:
老黨校地塊(住宅+商服):作為萬安鎮核心區,71.25畝住宅與42.15畝商服用地將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補齊商業短板,激活橫江-夾溪河濱水經濟帶。
原污水處理廠地塊(45畝住宅):毗鄰規劃中的“中部現代城鎮風貌區”,未來或承接屯溪外溢人口,成為“15分鐘生活圈”重要節點。
規劃呼應:
《規劃》明確“做優中心城區”,通過“兩帶七板塊”布局(橫江生態帶+七大功能板塊),推動萬安鎮與海陽鎮聯動發展。2025年土地供應恰似“拼圖”,填補城市功能空白,加速“屯休同城化”進程。
NO.2|貳
產業升級:工業用地的“畝均英雄論”
工業用地以195.78畝(占比40%)成為第二大供應類型,全部集中于經開區:
科技路北側地塊(91.28畝):瞄準高端裝備制造,與“遠景能源二期項目”形成產業鏈閉環。
“標準地”制度落地:規劃提出“畝均論英雄”,要求工業用地投資強度≥200萬元/畝,稅收≥15萬元/畝,倒逼產業向“綠色智造”轉型。
規劃深意:
休寧將經開區定位為“皖南智造新高地”,通過土地供應精準匹配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與《規劃》中“嚴控建設用地總量,盤活存量用地”一脈相承,拒絕“攤大餅”,追求“高密度價值”。
NO.3|叁
鄉村振興:藏在商服地塊里的“山野經濟學”
在商服用地中,溪口鎮畔月谷二期(13畝)、東臨溪鎮曹塢組民宿(10.3畝)等項目尤為亮眼:
畔月谷二期:銜接“新安江生態經濟帶”,打造“生態+文旅”綜合體,激活溪口鎮“特色保護類村莊”價值。
曹塢組民宿:依托“東南部特色農業振興區”,將筍干、箬葉等農產品與民宿體驗深度融合,探索“微度假”模式。
規劃支撐:
《規劃》提出“三區一帶”農業格局(中北部糧倉+西部茶魚+東南特色農業),并通過“農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盤活閑置宅基地。商服用地供應如同“毛細血管”,將城市資本引入鄉村,實現“生態資源-產業-收益”閉環。
NO.4|肆
生態底線:土地供應中的“紅綠辯證法”
在493.81畝土地狂歡背后,休寧嚴守生態底線:
生態保護紅線(655.82平方公里):所有地塊均避讓六股尖、黃山大鯢等省級自然保護區。
礦山修復同步推進:規劃明確對膨潤土等廢棄礦山實施生態修復,與工業用地供應形成“開發-修復”平衡。
深層邏輯:
《規劃》劃定“三區三線”(生態/農業/城鎮空間),土地供應嚴格限定在“城鎮開發邊界”(2708.92公頃)內。這種“戴著鐐銬跳舞”的智慧,正是休寧“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實踐注解。
第一房研究院觀點:土地供應背后的三重信號
城市能級躍升:萬安鎮、經開區土地集中放量,預示休寧從“縣城”向“黃山南部城鎮群核心”轉型,屯休一體化進入實質階段。
投資風向標:住宅用地向中心城區集聚,商服地塊向文旅傾斜,工業用地向智造升級,投資者需關注“萬安老街更新”“經開區智造走廊”“新安江民宿帶”三大價值高地。
長期主義思維:土地供應與國土規劃“十年藍圖”深度咬合,生態保護與開發強度動態平衡,休寧模式或成皖南縣域發展新范式。
【結語】
從一紙供地計劃到2035年國土空間藍圖,休寧正以土地為筆,以生態為墨,書寫一座皖南小城的“逆襲史詩”。當493畝土地與655平方公里生態紅線相遇,這里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