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上市汽車企業陸續發布2025年一季度財務報告。經濟觀察報對已披露財報的10家上市乘用車整車企業進行梳理后發現,整車企業呈現營收普遍下滑的態勢,在10家企業中,有8家一季度營收減少。凈利潤方面,10家企業中有3家凈利潤出現下滑,5家虧損。
進入2025年后,車企普遍面臨“價格戰”壓力,盡管部分車企與供應鏈企業達成了降本協議,但業績提升仍存在重重阻礙。一季度,比亞迪成為唯一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的企業。
好的一面是,在營收承壓的情況下,多家車企在一季度實現了利潤增長或減虧,如上汽集團、長安汽車、賽力斯均實現利潤增長。這背后,是這幾家車企調整銷售結構、推動高端化產品發展進而推進利潤率提升的結果。
上市乘用車企一季度財務及市場數據
多家車企“減收增利”
比亞迪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量利齊升”,實現營收1704億元,同比增長36.5%;歸母凈利潤達91.55億元,同比增長100.38%。比亞迪在此前的一季度業績預告中指出,公司凈利潤增長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保持強勁增長,且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跨越式增長。
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累計銷售100.08萬輛,同比增長59.81%;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0.6萬輛,同比增長約110%。此外,比亞迪依托規模效應和垂直整合戰略布局,有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盈利能力。
在2024年超越上汽集團成為銷量“冠軍”后,比亞迪2025年一季度繼續穩坐榜首。按照規劃,比亞迪2025年全年銷量目標為550萬輛,其中海外市場銷量目標超80萬輛。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比亞迪在銷量規模和營收利潤規模上均已成為行業領軍者。
另外,有幾家車企在一季度營收下滑的情況下實現了利潤的提升。其中,上汽集團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408.6億元,同比下降1.55%,但凈利潤增長11.4%至30.2億元;扣非凈利潤回正為28.5億元,同比增長34.4%。在2024年營收、利潤雙降,扣非凈利潤虧損54億元的基礎上,上汽集團在今年一季度有了較大幅的業績改善。
一季度銷量增長,是上汽集團業績回暖的直接原因。2025年一季度,上汽集團銷售整車94.5萬輛,同比增長13.3%。自2024年下半年起,上汽集團進行了管理層大調整,并啟動了一系列改革舉措。2025年,上汽集團整車銷量目標是超過450萬輛,營業總收入超6740億元,其計劃到2027年全球整車銷量重回行業領先地位。
長安汽車也在營收下滑的情況下實現了利潤增長。長安汽車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41.61億元,同比下降7.73%;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53億元,同比增長16.81%。這一增長反映出長安汽車在成本控制、產品結構優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整體盈利能力有所增強。銷量方面,2025年一季度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為70.52萬輛,同比增長1.89%。
引人關注的是,賽力斯在銷量明顯下滑的情況下卻實現利潤大幅提升。數據顯示,賽力斯在2025年一季度銷量下滑40%,營收下滑28%,但凈利潤同比增長240%。賽力斯的利潤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其產品銷售結構向高端化發展。一季度,問界M9累計銷量2.3萬輛,同比增長118%,該車定價50萬元級。目前,賽力斯正在申請港股上市,其在高端產品銷售方面的實力有望為上市提供更多背書。
利潤下滑者仍占多數
2025年一季度上市車企的業績分化明顯,除了上述幾家車企業績表現強勁外,大多數車企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依然承壓。
其中,廣汽集團一季度營收196.5億元,同比下降7.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32億元,同比下降159.95%,由盈轉虧,去年其同期凈利潤為12.2億元。銷量方面,一季度廣汽集團總銷量為37.12萬輛,同比下滑9.42%;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68萬輛,同比下滑6.46%。
當前,廣汽集團處于內部改革的關鍵階段。2024年11月,廣汽集團發布了為期三年的“番禺行動”,目標是到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占集團總銷量的60%以上,并挑戰200萬輛的銷量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廣汽集團開啟了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模式,并推進整合營銷等領域的內部改革。
處于產品換代“陣痛期”的長城汽車也在一季度利潤下滑。數據顯示,長城汽車一季度營業收入400.19億元,同比下滑6.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51億元,同比下滑45.60%;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4.69億元,同比下滑27.12%。長城汽車在財報中解釋稱,歸母凈利潤的下滑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處于產品換代升級周期,銷量同比有所下滑以及直營體系建設投入增加所致。一季度,長城汽車累計銷售25.7萬輛,同比下滑6.73%。
江淮汽車由于產銷低迷,在一季度由盈轉虧。江淮汽車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8.01億元,同比下降13%;凈虧損2.23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1.05億元。江淮汽車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銷售規模下降。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江淮汽車銷售9.97萬輛,同比下降6.61%。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銷表現低迷,當期僅銷售3710輛,同比下滑34.06%。江淮汽車的商用車板塊也出現銷量下滑,一季度銷售6.68萬輛,同比下降1.6%。
江淮汽車近年通過謀求對外合作實現新發展,不僅與蔚來開展深度代工合作,還入股大眾汽車(中國)拓展新能源領域,并聯合華為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尊界”。但這些動作并沒有給江淮汽車的財務表現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尊界S800實車亮相,引起業內廣泛關注,這款官方預售價100萬元到150萬元的豪華車能否帶領江淮汽車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重新找回存在感,還存在不確定性。
北汽藍谷、海馬汽車、眾泰汽車三家車企則在一季度出現虧損。其中,北汽藍谷雖然在一季度銷量2.8萬輛,同比增長174%,但在規模較小的情況下仍凈利潤虧損9.53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10.16億元有所收窄。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北汽藍谷已經累計虧損超300億元。
海馬汽車、眾泰汽車因為汽車業務核心競爭力下滑而苦苦支撐。數據顯示,海馬汽車一季度營業收入2.68億元,同比下降37.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00.38萬元;眾泰汽車一季度營業收入9875.1萬元,同比下降12.83%;凈虧損1.03億元。
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車企的市場表現和財務分化將更加明顯,如何高質量地生存下來成為每家車企的必答題。截至發稿,吉利汽車、東風集團股份、蔚來、小鵬、理想、零跑等在港股或美股上市的車企尚未發布一季度財報數據。對各家車企的業績表現,經濟觀察報將持續保持關注。
(作者 周菊)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周菊
汽車與出行新聞中心記者 關注汽車行業發展,對新能源、自主品牌及新出行關注較多,擅長深入報道及數據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