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經國務院批準,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湖北省人民政府將于5月14日至16日在武漢共同舉辦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
這是繼2023年、2024年在北京和上海之后,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5月9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楊丹介紹,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以 “教育發展與變革:智能時代”為主題,回應聯合國全球教育變革倡議,迎接智慧教育新階段、樹立新標準、探索新路徑,充分發揮智能技術的變革性力量,創新教育內容、重塑教育模式、重構教育形態,攜手推進智能時代的教育發展與變革。
當前,聯合國和世界各國以及眾多國際組織在教育數字轉型的探索日益活躍。
楊丹介紹,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把教育數字化變革列為五大重點行動領域之一,并強調數字革命應當惠及所有學習者。2024年9月,聯合國未來峰會發布了《全球數字契約》,強調數字技能和終身開展數字學習的重要性,提出要制定和支持國家數字技能戰略,完善教師培訓和教育課程,支持開展高質量和包容性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和研究。不少國家紛紛出臺教育數字化發展戰略,為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創新融合,提高學習質量,促進教育包容普惠,應對全球挑戰注入了新動力。
楊丹介紹,教育部著力打造數字教育公共產品,持續推動全球數字教育共商共建共享。上線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國際版,用戶覆蓋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持續推動“慕課出海”,助力實現“數字教育惠及所有學習者”。發起成立了世界數字教育聯盟、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等合作平臺,推動聯盟成員在數字教育領域資源共享、經驗交流與協作創新。創辦了《數字教育前沿(英文版)》期刊,已被多個世界知名數據庫收錄。發布了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旨在為各國提供一個科學、客觀的評估工具,助力構建交流互鑒、相互促進的全球數字教育新生態。
楊丹介紹,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主要由開幕式、全體會議、平行會議和閉幕式等4個環節組成。會前安排學校參訪,同期舉辦全球教育數字化成果展,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的沉浸式觀展場景。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舒華介紹,大會將發布五項教育數字化成果。第一項成果,是發布《中國智慧教育白皮書》,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第二項成果,是發布《關于構建國際數字教育標準體系框架的倡議》和《教育大模型 總體參考框架》聯盟標準。第三項成果,是發布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2025。第四項成果,是發布數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熱點。第五項成果,是發布《數字教育合作武漢倡議》。
舒華介紹,5月14日至17日將舉行教育數字化成果展覽。主題展區涵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國際教育和未來教育六大核心板塊,共50多個展項。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楊軍介紹,大會期間,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將舉辦全體大會及理事會第一次會議。
2024年1月,世界數字教育聯盟正式宣布成立。截至2025年4月底,聯盟成員總數為115個,包含了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組織、高校、科研機構及領軍企業,覆蓋教育鏈、產業鏈與創新鏈全生態。
“自去年世界數字教育聯盟成立以來,我國積極推動在聯盟下成立了標準化委員會,并開展標準的研制工作。大會將首次發布聯盟團體標準,旨在倡導構建開放、包容、可持續的國際數字教育標準體系框架,促進全球數字教育的協同與互通。同時,明確教育大模型建設與應用的標準規范,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創新。”舒華說。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在開幕式上,我們將進行未來課堂、未來學校和未來教師展示,打造教師、學生與智能技術即‘師—生—機’三者有機融合、協同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勾勒未來課堂的藍圖。”楊丹說。
武漢市經開區神農小學是本次大會的基礎教育現場觀摩點。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周靜介紹,將現場展示“智慧皮影”“智鑄青銅”“AI火星車救援挑戰”等20多個場景,通過多模態大模型、教師AI助手、智慧云校等特色應用,集中體現數字賦能、教學形態、育人方式、評價模式變革的實踐成效。
高等教育的現場觀摩點設在武漢大學,將從智慧教育的新基建、新場景、新理念、新范式等板塊,展示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教學變革與創新。新基建主要展示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孿生校園”、武漢理工大學“數據駕駛艙”、華中師范大學“小雅”平臺等數字應用;新場景主要是展示武漢大學“AI手術室”,武漢科技大學“智能筑砌機器人平臺”、武漢音樂學院“數智編鐘沉浸式演奏教學體驗”等內容;新理念、新范式主要展示高校在深化數智教育改革、培育未來數智人才等方面的特色做法。
此外,嘉賓在設在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的職業教育現場觀摩點、設在湖北開放大學的終身教育現場觀摩點上,都可以通過全息數字人、VR/AR體驗等多種互動方式,沉浸式體驗未來課堂、未來學校、未來教師、未來學習中心。
在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教育部建成上線了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國際版,目前建設情況如何?
平臺國際版支持中文、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6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設置了資訊專欄、資源服務、政務大廳三個板塊,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政務服務,覆蓋了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
舒華介紹,對平臺國際版持續的迭代升級主要是在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豐富優質資源供給。一年來面向全國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征集遴選了2000多門多語種優質課程資源,既有面向中文學習、傳統文化等人文社科類的優質課程,也有像人工智能、農業技術、軌道交通這樣的自然科學類的優質課程,將分批次在平臺國際版上線。這次大會期間,將上線300余門課程。
第二方面,助力來華留學生“讀懂中國”。平臺國際版建設了“理解中國”專區,計劃在大會期間上線并首批推出63門來華留學的中國國情教育優質課程,內容涵蓋了中國概況、中國文化、中國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內容,幫助來華留學生更好的了解中國、認識中國、融入中國。
舒華介紹,下一步,將持續豐富平臺國際版的資源供給。同時,將推進在線課程標準的體系建設,能夠探索中外合作高校依托平臺國際版開展學分互認,不斷創新優質教育資源全球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