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5月9日凌晨5點,江西省廣昌縣頭陂鎮西港村籠罩在朦朧細雨中,稻蝦輪作基地的田埂上已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光。數名身著雨衣的工人深一腳淺一腳踏入水田,彎腰收攏沉甸甸的地籠。隨著竹篾編制的籠口被提起,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傾瀉而出,在晨霧中濺起串串水花?!斑@批蝦苗4月9日投放,剛滿月就長到8錢重,活力足得很!”基地負責人汪貴全抹了把臉上的雨水,聲音里透著興奮。
在基地中央的田埂上,工人們麻利地將小龍蝦按規格分揀入筐。通體潔凈的蝦群在電子秤上揮舞螯足,裝箱時撞擊塑料筐的“噼啪”聲此起彼伏?!霸蹅兊奈r吃豆粕、啃水草,不投飼料更不用藥,肉質緊實沒泥腥味?!蓖糍F全抄起兩只龍蝦展示,青褐色的背甲泛著金屬光澤,腹部白得透亮?,F場數名商販爭相搶購,"這種清水蝦市場價每斤高出5元,有多少要多少!"
基地采用的“一田兩用”模式引發行業關注。據測算,每畝水田年產出小龍蝦400斤、水稻1200斤,綜合收益超萬元。奧秘在于生態循環:龍蝦為稻田松土除蟲,排泄物化作有機肥;水稻生長時為蝦苗遮陰避害,收割后秸稈還田再育蝦。“去年試養時周邊農戶都說‘胡鬧’,現在都來學技術了?!蓖糍F全指著田邊舉手機錄像的養殖戶笑道。
首日1000斤龍蝦的豐收,讓基地團隊對“生態賬本”信心倍增。眼下,他們正著手將稻蝦輪作面積擴至300畝,并試驗“蓮蝦套養”新模式——夏季荷花盛開吸引游客,水下龍蝦同步生長。鎮農技站站長透露,政府將成立技術專班,把西港經驗提煉成《稻蝦輪作技術規范》,通過“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全鎮發展2000畝生態種養田。
細雨未歇,運輸車已載著清晨的收獲駛向城市餐桌。這片浸潤著智慧與汗水的土地,正以綠色發展的鏗鏘腳步,踏響鄉村振興的激昂樂章。(危仁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