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親節到來之際,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于5月9日舉辦“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助力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研討會暨《我的懷孕書一日一記》新書發布會。活動以科學知識普及與人文關懷為雙核,通過多元形式搭建醫療科普與生育關懷的交流平臺,吸引了醫療專家、社區代表、孕產婦群體等參與,探討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建設路徑。
一婦嬰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左瑛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婦產科??漆t院,醫院希望通過知識的傳播與普及,為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健康處處長徐奕麗在致辭中指出,孕產期健康管理是婦幼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和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她希望借助社會力量,共同營造關愛孕產家庭的良好氛圍,讓科學的孕育知識深入人心,讓生育友好成為上海的溫暖底色。
活動首先開啟了《我的懷孕書一日一記》新書發布環節。該書由一婦嬰副院長應豪、護理部主任段霞主編。應豪表示,在多年臨床工作中,發現準媽媽們在孕期常常面臨各種困惑,卻缺乏全面、科學又通俗易懂的指導資料,于是決定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相結合:“我們想打破‘教科書式’的科普,讓知識帶著溫度落地?!痹摃砸蝗找挥浀男问匠尸F孕期各個階段的要點,幫助準媽媽們更好地度過孕期。從得知懷孕的驚喜,到胎動時的感動,再到孕期的身體變化,該書串聯起280天的孕期生活,既包含產檢知識、飲食禁忌等實用內容,也記錄了準父母與寶寶互動的溫暖瞬間。現場還啟動了公益贈書計劃,后續將向更多基層社區、醫療機構免費贈書,讓科學的孕期知識惠及更廣泛群體。
在圓桌論壇環節,來自醫療、傳媒、孕產婦代表等多位嘉賓圍繞“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助力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展開對話。
新華社上海分社原社長、黨組書記,中經社上??偛奎h委書記姜微表示,人口發展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生育率下降的當下,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是一道時代命題,更是一項持續性、系統型的工程,離不開全社會的合力。
應豪從醫院管理者以及臨床醫生的視角出發,提出建設生育友好型醫院需要圍繞五個“度”:除了醫療的專業度,更要注重醫療服務的長度、寬度和溫度,以及人文關懷的厚度。
產科醫生裴錦丹是一婦嬰的新銳科普官。她表示,臨床工作里最大的體驗反而不在專業上,而是科普的重要性。對于臨床醫生而言,科普永遠不嫌太早。自己也正在進行科普的實踐,用以幫到孕婦和孕婦身邊的人。
孕婦代表譚女士表示,生育友好需要來自家庭和全社會的情感支持,但其實也離不開孕媽媽自己的心理調節,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
應豪呼吁,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除了醫療機構之外,更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期待社會各界攜手同心,讓每對父母都能在尊重與支持中擁抱新生命的饋贈,共同托舉起充滿希望的未來。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周文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