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紅場舉行了閱兵儀式,我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也受邀參加。
這是他們走過莫斯科紅場時,那雄赳赳氣昂昂,威武抖擻的氣勢。
光看圖片,你可能感受不到那種震撼。
因為來參加閱兵的13個國家的儀仗隊,每一支隊伍走過紅場的時候,都是整整齊齊,英姿颯爽的。
但是,在閱兵開始之前的彩排間隙,大家休息的時候,各國儀仗隊的表現那卻完全不一樣。
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其他國家吵吵鬧鬧,散漫放松的氛圍,可到畫面轉到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時候,我瞬間就被震撼了。
,時長00:41
相信看完視頻的朋友們,和我是一樣的感受,就四個字:鋼鐵之師!
很多人經常在質疑,這么多年沒打仗了,解放軍還有戰斗力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現代戰爭雖然武器裝備很重要,但起到決定性因素的,是人,還得是人。
有噴子看到這可能要說了:難道站個軍姿,就能看出來戰斗力了?
還真是這樣。
你想想,當外國軍隊在等待彩排入場時,談笑風生,可能在討論莫斯科哪家餐廳的紅菜湯更地道的時候。
而我們呢?
這不動如山的姿態,像鋼釘般釘在原地的狀態,對于外國軍隊來說其實是一種震懾。
試想一下,如果以后,他們要在戰場上面對這樣一支部隊的時候,心里那得多恐懼啊?
戰場上流的是血,而和平年代,流的是汗。
如果連汗都不愿意流,躲懶怕累的話,那這樣的軍隊到了戰場上還能有戰斗力嗎?
這就像經常有人質疑:軍隊里為啥要求軍人把被子疊成豆腐塊?有必要嗎?
實際上,大有必要。
一方面,這樣有助于培養軍人的紀律性和組織性。
而另一方面,磨煉軍人意志,有助軍容軍貌的建設。
可別小看這兩項,一天兩天看不出來,可是在潛移默化中,就會改變一支隊伍的面貌,塑造出鋼鐵般的意志和紀律。
聊到這,我又不得不拿我們的好鄰居印度來舉例了。
雖然這一次印度沒來參加紅場閱兵,當然他們也沒資格過來。
不過印度倒也在每年的1月26日舉行過國慶日的慶祝活動。
2023年1月26日,是印度第75個國慶日。
印度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
結果嘛。
嗯,招牌的摩托車特技飛人表演是一樣要有的。
一開始我還不明白為啥印度每次都要表演這種高難度的疊羅漢飛天特技。
現在,我懂了。
因為印度的飛機老摔,坐飛機太危險了,但是印度人也有一個飛天夢啊,所以就在陸地上用摩托車來實現了。。。
這里還有視頻,敬請欣賞。
,時長00:38
哦對了,這場閱兵因為是75周年,比較重要。
而法國呢,又是印度這些年來的軍事合作伙伴。
說白了,就是每年印度都要從法國購買大量的武器裝備,所以,印度自然要好好拍法國的馬屁。
于是,23年的這一次大閱兵,莫迪還邀請了馬克龍。
所以,為了表示對印度的感謝,禮尚往來嘛,所以在同年的法國國慶日上,法國不光邀請莫迪過來,還讓印度的三軍儀仗隊在凱旋門面前,好好的走了一回秀。
下面請欣賞他們,180度甩手的經典名場面。
夜深了,看完可千萬別笑出聲啊。
說真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印度雖然軍工拉胯,自己造不出來,所以每年都要從國外采購大量的武器裝備,飛機,坦克,自行火炮,防控系統,全都是進口的。
全部都是歐美列強賣給印度的。
可是有用嗎?
該摔飛機還是摔飛機,該被巴基斯坦擊落,還是被擊落。
你說難道這僅僅是武器裝備的問題嗎?
裝備方面可能是有一點小小的劣勢,可最大的問題是人,是人啊。
洋務運動之后,清朝軍隊的武器裝備同樣也很先進,可是結果如何呢?
還不是被八國聯軍給打的落花流水。
可別小看了紀律這兩個字。
真正的戰斗力永遠藏在紀律的基因里。
平時多流一滴汗,戰時少流一滴血。
今天在紅場多踢準一厘米,明天在戰場就能多守住一寸土。
這是我們人民軍隊在戰火硝煙凝練的制勝密碼,也是新時代鋼鐵之師向世界亮出的最硬核名片。
這才是真正的不可戰勝。
而這一點,印度,永遠也做不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